1702146565
近现代在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使我们获得了大量的商代占卜用过的乌龟壳,专家们从这里解读出了不少的甲骨文,对甲骨占卜的语言有了不少的了解。咱们从前边那几个案例也看出来了,《周易》算卦和甲骨占卜是很有渊源的,所以,近现代的甲骨文研究成果使我们对《周易》也多了几分了解。
1702146566
1702146567
几乎确凿无疑的解释是:“元亨利贞”的那个“贞”字其实就是“占卜”的“占”——单这一个字的新解就把从《易传》以来历代的“四德”说全给击破了。“元亨利贞”根本就没那么深刻的含义,其实就相当于:“大吉大利,你求的这根签是根上上签!”这就是说,如果你算卦算出的结果是乾卦,那么这四个字的卦辞就会告诉你:“这是个好卦,大吉大利!”
1702146568
1702146569
你再读《周易》的时候就要注意了,我不是一再提醒要把书里的《易经》和《易传》分清楚吗?这个“贞”字在《易经》里全当“占”讲,而在《易传》里却当“坚定”讲。看看,《易传》的作者没弄清《易经》的字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一句“大吉大利”阐发成了无比深刻的哲学道理。
1702146570
1702146571
《易传》的作者真的误读了《易经》了吗?这事还有后文,暂且按下不表。
1702146572
1702146573
“乾:元,亨,利,贞”,这句是乾卦的卦辞,我们可算是看完了,下面再看看乾卦六爻的爻辞:
1702146574
1702146575
初九:潜龙,勿用。
1702146576
1702146577
“初九”,这是坐标。“初”,表示这根爻是初爻,也就是从下数起的第一爻;“九”表示这根爻的属性——阳爻。
1702146578
1702146579
如果你算了一卦,最后得出的是一个乾卦,在六根阳爻中只有初九爻是老阳,那你知道该怎么判断吉凶吗?
1702146580
1702146581
前边从方法到案例已经讲过好多遍了,这时候就该以这根初九爻的爻辞,也就是这句“潜龙,勿用”来判断吉凶。
1702146582
1702146583
有人可能案例看得仔细,这时候就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果乾卦在六根阳爻中只有初九爻是老阳,那应该把这根阳爻变成阴爻,再和上边五根阳爻组成一个新卦。嗯,这个新卦是姤卦,所以,这次算卦结果应该就叫‘乾之姤’,然后用乾卦初九爻的爻辞来定吉凶,难道不是吗?”
1702146584
1702146585
如果你真能问出这个问题,那我会相当欣慰的。不错,你说得一点儿都不错,前边的所有案例在算法上都是这么讲的。
1702146586
1702146587
但是,难道你一直就没有发觉有什么可疑之处吗?
1702146588
1702146589
疑点之一:
1702146590
1702146591
请再仔细看一遍这句话:“如果乾卦在六根阳爻中只有初九爻是老阳,那应该把这根阳爻变成阴爻,再和上边五根阳爻组成一个新卦。嗯,这个新卦是姤卦,所以,这次算卦结果应该就叫‘乾之姤’,然后用乾卦初九爻的爻辞来定吉凶。”
1702146592
1702146593
然后,请再仔细看一遍这句话:“如果乾卦在六根阳爻中只有初九爻是老阳,那就该以这根初九爻的爻辞来定吉凶。”
1702146594
1702146595
这两个方法,一个复杂,一个简单,可结果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1702146596
1702146597
疑点之二:
1702146598
1702146599
《周易》爻辞里不是都有什么“初九”、“九三”、“六二”的吗,可前文那几个《左传》案例里为什么完全不见这些名词呢?
1702146600
1702146601
这和“疑点一”是有关联的:如果用“乾卦初九爻”就足以表达清楚,为什么要说什么“乾之姤”呢,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1702146602
1702146603
疑点之三:
1702146604
1702146605
前文讲过朱熹和蔡元定归纳出来的占断的“七种情况”,讲到有一根变爻怎么办,有两根变爻怎么办,一直到六根爻全是变爻的时候怎么办,可是,从《左传》的这些案例来看,除了有一次是看卦辞定吉凶之外,为什么从来都是只有一个变爻的情况呢?
1702146606
1702146607
如果你早就产生了这种怀疑,那你可实在太聪明了。
1702146608
1702146609
先说“疑点一”和“疑点二”。通观《左传》所有算卦的记载,没有一处出现过“初九”、“九三”、“六二”之类的说法,而全是“某卦之某卦”,最典型的例子是,有一次晋国绛城的郊区出现了龙,魏献子就龙的问题请教蔡墨,蔡墨的解释当中引用了不少乾卦的爻辞:“《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
1702146610
1702146611
这段记载我在《孟子趣说》第三册详细介绍过,当时我讲的重点是龙,现在我讲的重点是卦。蔡墨这里可不是算卦,而是直接引用爻辞,向魏献子说明在以前的时代里龙是相当常见的,要不怎么《周易》乾卦的爻辞里全是用龙来打比方呢,还把龙的生活习性讲得这么活灵活现的?在我们看来,蔡墨如果要举乾卦爻辞作为例子,直接说“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这不就完了吗,为什么还非要自找麻烦地去用那种“乾之姤”、“乾之同人”、“乾之大有”的说法呢?表达的意思不都是一样的吗?
1702146612
1702146613
所以,最合乎逻辑的解释就是:“初九”、“九三”、“六二”之类的说法都是后来才有的,至少在春秋时期还没有,从这点推测,历代流传到今天的这部《周易》恐怕并不能反映《易经》的原貌。那么,《易经》的原貌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这只有等待未来的考古新发现了。
1702146614
[
上一页 ]
[ :1.70214656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