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59772e+09
1702159772
1702159773 【集说】 杨氏时曰:初九阳始生而未形,动之微也。“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未形而复,其复不远矣,故不至于悔而“元吉”。
1702159774
1702159775 俞氏琰曰:初居震动之始,方动即复,是不远而复,复之最先者也,故不至于悔而“元吉”。
1702159776
1702159777 六二,休复,吉。
1702159778
1702159779 【本义】 柔顺中正,近于初九,而能下之,复之休美,言之道也。
1702159780
1702159781 【程传】 二虽阴爻,处中正而切比于初,志从于阳,能下仁也,复之休美者也。复者,复于礼也。复礼则为仁,初阳复,复于仁也。二比而下之,所以美而吉也。
1702159782
1702159783 【集说】 《朱子语类》云:学莫便于近乎仁,既得仁者而亲之,资其善以自益,则力不劳而学美矣,故曰“休复,吉”。
1702159784
1702159785 六三,频复,厉无咎。
1702159786
1702159787 【本义】 以阴居阳,不中不正,又处动极,复而不固,屡失屡复之象,屡失故危,复则“无咎”,故其占又如此。
1702159788
1702159789 【程传】 三以阴躁处动之极,复之频数,而不能固者也。复贵安固,频复频失,不安于复也。复善而屡失,危之道也。圣人开迁善之道,与其复而危其屡失,故云“厉无咎”。不可以频失而戒其复也。频失则为危,屡复何咎?过在失而不在复也。
1702159790
1702159791 【集说】 郭氏忠孝曰:唯君子能久于其道,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是以子夏之徒,出见纷华盛丽而悦,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与夫回之为人,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者,固有间矣。
1702159792
1702159793 赵氏汝楳曰:三为震动之极,故曰“频”。“厉”,危也,即人心唯危之危。
1702159794
1702159795 六四,中行独复。
1702159796
1702159797 【本义】 四处群阴之中,而独与初应,为与众俱行,而独能从善之象。当此之时,阳气甚微,未足以有为,故不言吉。然理所当然,吉凶非所论也。董子曰: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于《剥》之六二及此爻见之。
1702159798
1702159799 【程传】 此爻之义,最宜详玩,四行群阴之中,而独能复,自处于正,下应于阳刚,其志可谓善矣。不言吉凶者,盖四以柔居群阴之间,初方甚微,不足以相援,无可济之理,故圣人但称其能独复,而不欲言其独从道而必凶也。曰,然则不言无咎,何也?曰:以阴居阴,柔弱之甚,虽有从阳之志,终不克济,非无咎也。
1702159800
1702159801 【集说】 孔氏颖达曰:“中行独复”者,处于上卦之下,上下各有二阴,己独应初,居在众阴之中,故云“中行”。独自应初,故云“独复”。
1702159802
1702159803 缪氏昌期曰:“中”,即“中以自考”中字。“独”,即《中庸》慎独之独。四能以中而行,而于独知之中,憬然自觉,所谓复以自知也。盖《复》之所以为《复》,全在初爻,犹人之初念也。五阴皆复此而已,唯四在阴中有所专向,故发此义。
1702159804
1702159805 六五,敦复,无悔。
1702159806
1702159807 【本义】 以中顺居尊,而当复之时,“敦复”之象,”无悔”之道也。
1702159808
1702159809 【程传】 六五以中顺之德处君位,能敦笃于复善者也,故“无悔”。虽本善,戒亦在其中矣。阳复方微之时,以柔居尊,下复无助,未能致亨吉也,能“无悔”而已。
1702159810
1702159811 【集说】 项氏安世曰:《临》以上六为“敦临”,《艮》以上九为“敦艮”,皆取积厚之极。《复》于五即言“敦复”者,《复》之上爻,迷而不复,故《复》至五而极也。卦中复者五爻,初最在先,故为“不远”;五最在后,故为“敦”。
1702159812
1702159813 蔡氏渊曰:“敦”,厚也。《坤》象复主初阳,五虽与初无系,而处位得中,能自厚于复者也,可以“无悔”。
1702159814
1702159815 李氏简曰:初九阳刚,君于之道也。相应相比者复之易,二与四是也;远而非应者复之难,六五所以称“敦复”。“敦复”者,厚之至也。不与初应,本当有悔,以其能复,是以“无悔”。
1702159816
1702159817 胡氏炳文曰:“不远复”者,善心之萌。“敦复”者,善行之固。故初九”无祗悔”,“敦复”则可“无悔”矣。“不远复”,入德之事也。“敦复”,其成德之事与。
1702159818
1702159819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1702159820
1702159821 【本义】 以阴柔居复终,终迷不复之象,凶之道也,故其占如此。“以”犹及也。
[ 上一页 ]  [ :1.70215977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