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64744
【程传】 《大畜》之人,所宜施其所畜,以济天下,故不食于家则吉,谓居天位享天禄也。国家养贤,贤者得行其道也。“利涉大川”,谓大有蕴畜之人,宜济天下之艰险也,《彖》更发明卦才云,所谓能涉大川者,以“应乎天”也。六五,君也。下应乾之中爻,乃《大畜》之君。应乾而行也,所以能“应乎天”,无艰险之不可济,况其它乎?
1702164745
1702164746
【集说】 胡氏炳文曰:卦有乾体者,多曰“利涉大川”,健故也。
1702164747
1702164748
【案】 “尚贤”“止健”之义,六爻中皆可见。然夫子释卦,必以“刚健笃实”一句居首者,盖莫大于天德。“刚健”者,天德也。人欲畜其天德,非“笃实”则不能。“笃实”者,《论语》所谓重,《大学》所谓静,《中庸》所谓暗。虽至于达天德,而必有以固其聪明圣智。故“笃实”者,学之所以成始成终,如艮为“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此义最大,故首发之。
1702164749
1702164750
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
1702164751
1702164752
【本义】 释卦辞。
1702164753
1702164754
【程传】 “贞吉”,所养者正则吉也。“所养”,谓所养之人,与养之之道。“自求口实”,谓其自求养身之道,皆以正则吉也。
1702164755
1702164756
【集说】 李氏舜臣曰:占之观人,每每观其所养。而所养之大小,则必以其所“自养”者观之。夫重道义之养而略口体,此养之大者也,急口体之养而轻道义,此养之小者也。养其大体,则为大人。养其小体,则为小人。天之赋予,初无小大之别,而人之所养各殊,则其所成就者亦异。
1702164757
1702164758
谷氏家杰曰:“观颐”者,当于所养观之,又当于所养中“自养”处观之。
1702164759
1702164760
【案】 李氏、谷氏说,皆得孟子考其善不善之意。
1702164761
1702164762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1702164763
1702164764
【本义】 极言养道而赞之。
1702164765
1702164766
【程传】 圣人极言《颐》之道而赞其大。天地之道,则养育万物。养育万物之道,正而已矣。圣人作养贤才,与之共天位,使之食天禄,俾施泽于天下,养贤以及万民也。“养贤”,所以养万民也。夫天地之中,品物之众,非养则不生。圣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养天下,至于鸟兽草木,皆有养之之政。其道配天地,故夫子推《颐》之道,赞天地与圣人之功,曰“颐之时大矣哉”!或云“义”,或云“用”,或止云“时”,以其大者也。万物之生与养时为大,故云“时”。
1702164767
1702164768
【集说】 赵氏汝楳曰:圣人之于万民,岂能家与之粟,而人与之衣。其急先务者,亦曰养贤而已。贤得所养,则仁恩自及于百姓矣。
1702164769
1702164770
【案】 卦有曰“尚贤”“养贤”者,皆是六五上九相遇,《大有》、《大畜》、《颐》、《鼎》是也。此卦《颐》为养义,而六五又赖上九之养以养人,故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也。
1702164771
1702164772
大过,大者过也。
1702164773
1702164774
【本义】 以卦体释卦名义。
1702164775
1702164776
【程传】 大者过,谓阳过也。在事为事之大者过,与其过之大。
1702164777
1702164778
【集说】 俞氏琰曰:“大过”,谓阳之过也。在人事则泛言万事大者之过,凡大者皆是,非一端也。
1702164779
1702164780
栋桡,本末弱也。
1702164781
1702164782
【本义】 复以卦体释卦辞,“本”,谓初。“末”,谓上。“弱”,谓阴柔。
1702164783
1702164784
【程传】 谓上下二阴衰弱,阳盛则阴衰,故为大者过。在《小过》则曰小者过,阴过也。
1702164785
1702164786
【集说】 何氏楷曰:刚过始致本末之弱,本末既弱,则亦不能独支。本末弱,即《大过》之象,乃栋所由桡也。
1702164787
1702164788
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
1702164789
1702164790
【本义】 又以卦体卦德释卦辞。
1702164791
1702164792
【程传】 言卦才之善也。刚虽过而二五皆得中,是处不失中道也。下巽上兑,足以巽顺和说之道而行也。在《大过》之时,以中道巽说而行,故“利有攸往”,乃所以能“亨”也。
1702164793
[
上一页 ]
[ :1.7021647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