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71163e+09
1702171163
1702171164 吴氏澄曰:风气渐开,不可如朴略之世,此穷而当变也,变之则通而不穷矣,其能使民喜乐不倦者,以其通之之道,神妙不测,变而不见其迹,便于民而民皆宜利之故尔。
1702171165
1702171166 俞氏琰曰:时当变则变,不变则穷,于是乎有变而通之之道焉,变而通之所以趣时也,民之所未厌,圣人不强去,民之所末安,圣人不强行,夫唯其数穷而时将变,圣人因而通之,则民不倦。由之而莫知其所以然者,神也,以渐相忘于不言之中者,化也。
1702171167
1702171168 蔡氏清曰:时之当变也而通其变,然其所以变通之者,非圣人强用其智虑作为于其间也,因其自然之变,而以自然之理处之,是谓神而化之也,神而化,即其变通之妙于无为也。
1702171169
1702171170 苏氏濬曰:言通变神化,而独详于黄帝尧舜;言黄帝尧舜,而独取渚乾坤,乾坤诸卦之宗也。黄帝尧舜,千古人文之始,中天之运,至此而开,洪荒之俗,至此而变,此所以为善发羲皇之精蕴也。
1702171171
1702171172 【案】 守旧则倦更新则不宜,凡事之情也,变其旧使民不倦者,化也,趋于新使民咸宜者,神而化之也。
1702171173
1702171174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揖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1702171175
1702171176 【本义】 木在水上也,致远以利天下,疑衍。
1702171177
1702171178 【集说】 《九家易》曰:木在水上,流行若风,舟楫之象也。
1702171179
1702171180 何氏楷曰:近而可以济不通,远而可以致远,均之为天下利矣,取诸《涣》者,其象巽木在坎水之上,故《彖》曰“利涉大川”,《彖传》曰“乘木有功。”
1702171181
1702171182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1702171183
1702171184 【本义】 下动上说。
1702171185
1702171186 【集说】 董氏真卿曰:平地任载之大车,载物之多者,则服牛以引重,田车兵车乘车之小车,载人而轻者,则乘马以致远。
1702171187
1702171188 【案】 外说内动,象牛马之奔于前而车动于后也。
1702171189
1702171190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1702171191
1702171192 【本义】 豫,备之意。
1702171193
1702171194 【集说】 杨氏文焕曰:川途既通,则暴客至矣,又不可无御之之术,重门以御之,击柝以警之,则暴客无自而至。
1702171195
1702171196 俞氏琰曰:坤为阖户,“重门”之象也。震,动而有声之木,“击柝”之象也。
1702171197
1702171198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1702171199
1702171200 【本义】 下止上动。
1702171201
1702171202 【集说】 邱氏富国曰:以象言之,上震为木下艮为土,震木上动,艮土下止,杵臼治米之象。
1702171203
1702171204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1702171205
1702171206 【本义】 睽乖然后威以服之。
1702171207
1702171208 【集说】 朱氏震曰:知耒耜而不知杵臼之利,则利天下者有未尽,故教之以杵臼之利,知门柝而不知“弧矢之利”,则威天下者有末尽,故教之以“弧矢之利。”
1702171209
1702171210 徐氏几曰:其害之大者,以“重门”“击柝”不足以待之,故必有弧矢以威之。
1702171211
1702171212 【案】 离,威也。兑,说也。威而以说行之,所谓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 上一页 ]  [ :1.7021711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