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83920
以上说《易经》的象字是法象之意(法象即是模范)。孔子以为人类历史上种种文物制度的起源都由于象,都起于仿效种种法象。这些法象,大约可分两种:一种是天然界的种种“现象”(如云“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一种是物象所引起的“意象”,又名“观念”。《系辞传》说:
1702183921
1702183922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1702183923
1702183924
1702183925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1702183926
1702183927
1702183928
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盖取诸益()。
1702183929
1702183930
1702183931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1702183932
1702183933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1702183934
1702183935
1702183936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盖取诸涣()。
1702183937
1702183938
1702183939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盖取诸随()。
1702183940
1702183941
1702183942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1702183943
1702183944
1702183945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盖取诸小过()。
1702183946
1702183947
1702183948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盖取诸睽()。
1702183949
1702183950
1702183951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1702183952
1702183953
1702183954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之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1702183955
1702183956
1702183957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1702183958
1702183959
1702183960
1702183961
1702183962
1702183963
这一大段说的有两种象:第一是先有天然界的种种“现象”,然后有庖牺氏观察这些“现象”,起了种种“意象”,都用卦来表出。这些符号,每个或代表一种“现象”,或代表一种“意象”。例如是火,是水,是两种物象。是未济(失败),是既济(成功),是两种意象。
1702183964
1702183965
1702183966
后来的圣人从这些物象意象上,又生出别的新意象来,例如(涣)代表一个“风行水上”(或“木在水上”)的意象。后人从这意象上忽然想到一个“船”的意象,因此便造出船来。所以说:
1702183967
1702183968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盖取诸涣。
1702183969
[
上一页 ]
[ :1.702183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