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83945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盖取诸小过()。
1702183946
1702183947
1702183948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盖取诸睽()。
1702183949
1702183950
1702183951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1702183952
1702183953
1702183954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之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1702183955
1702183956
1702183957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1702183958
1702183959
1702183960
1702183961
1702183962
1702183963
这一大段说的有两种象:第一是先有天然界的种种“现象”,然后有庖牺氏观察这些“现象”,起了种种“意象”,都用卦来表出。这些符号,每个或代表一种“现象”,或代表一种“意象”。例如是火,是水,是两种物象。是未济(失败),是既济(成功),是两种意象。
1702183964
1702183965
1702183966
后来的圣人从这些物象意象上,又生出别的新意象来,例如(涣)代表一个“风行水上”(或“木在水上”)的意象。后人从这意象上忽然想到一个“船”的意象,因此便造出船来。所以说:
1702183967
1702183968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盖取诸涣。
1702183969
1702183970
1702183971
又如(小过)代表一个“上动下静”的意象。后人见了这个观念,忽然想到一种上动下静的物事的意象,因此便造出杵臼来。所以说:
1702183972
1702183973
断木为杵,凿地为臼,……盖取诸小过。
1702183974
1702183975
1702183976
1702183977
又如(大过)代表一个“泽灭木”的意象。后人见了这个意象,忽然发生两个意象:一是怕大小浸没了他的父母的葬地,若不封不树,便认不出来了;二是怕大水把那柴裹的死尸要浸烂了。因此便生出“棺椁”的意象来,造作棺椁,以免“泽灭木”的危险。所以说:
1702183978
1702183979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1702183980
1702183981
1702183982
又如(夬)代表“泽上于天”,是一个大雨的意象。后人见了,忽然生出一个普及博施的意象。因此又想起古代结绳的法子,既不能行远,又不能传后,于是便又生出一个普及博施的“书契”的意象。从这个观念上,才有书契文字的制度。所以说:
1702183983
1702183984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盖取诸夬。
1702183985
1702183986
以上所说古代器物制度的原源起,未必件件都合着历史的事实。但是孔子对于“象”的根本学说,依我看来,是极明白无可疑的了。这个根本学说是人类种种的器物制度都起于种种的“意象”。
1702183987
1702183988
1702183989
1702183990
1702183991
1702183992
1702183993
1702183994
[
上一页 ]
[ :1.7021839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