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88859
正像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对于道家,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想象力平庸的读者将道家思想庸俗化(vulgarization)。道家经常用精心构思的比喻来暗示其精妙的思想,如果这些比喻被误读,那道家哲学也就头踵颠倒了。
1702188860
1702188861
譬如,庄子常常谈到养生的必要性。在当时,养生有既定的含义了,与各种身体方面的训练有关,包括服食、导引、着意于自我催眠(self-hypnosis)的吐纳以及房中术等。[142]庄子利用当时的这些观念来言说另一种“养生”。他的意思并不是逆自然而得长生、超众俗而修异能这些庸俗的观念。庄子奚落按字面意思运用那些修炼以达到违逆自然的目的,但是他的表述用语微妙,让那些思想简单的人很容易被误导,拿庄子的话作为权威,去支持和庄子截然不同的观点。道家哲人一直认为,庄子的思想只有哲学上的目的,[143]他谈到身体训练有助于人的专注(concentration),其旨趣只在于心灵的澄净。而道家的世俗化则开启了这样一个问题:人是应该在顺应自然中寻找成圣(sagehood)之路,还是应该超越自然获得长生和神通(immortality and supernatural powers)。[144]尽管庄子所言明白无误地指前者,但他的著作并非是供百姓阅读的粗浅读物,所以他无法阻止人们朝着别的方向理解。抑或庄子也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对自己才有意义的那个层次的真知(truth)。
1702188862
1702188863
对于庄子和那些能真正领会他的人来说,身体修炼本身没有什么价值。庄子既不是练瑜伽的,也不是苦行者,这些方式只会让修道者走向极端和逆反自然。庄子关注的是澄净精神(concentration),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悟见的能力,最终以至“观”道,或体道(experience),从而获得玄秘的真知。能够完成这一修行的人就成为了“真人”(true sage)、“至人”(perfected person),逍遥无待、欣喜盈怀。
1702188864
1702188865
庄子的人生目的就是乐生(happiness)。在他的思想体系中,道之外的一切都是相对的,只有道是绝对的,道是自在、至真、至乐的。而那些我们认识到的相对的自在、知识、快乐都只有相对的价值。
1702188866
1702188867
大多数中国人认为,庄子为他们确证了这种智慧,虽然他们并不指望自己能获得这种神秘的亲证,对他们来说,庄子所说的那些相对的快乐、逍遥才是有意义的。
1702188868
1702188869
道家哲学对大众传播的观念是顺自然、不违逆人的本性、过素朴的生活。在这个层次上,那些真、善、美的相对标准才是可接受的,但儒家辩称,这些是绝对的,道家的道德相对主义对文明的根基有强烈的腐蚀作用。道家非常赞同儒家的这个观察,并且对儒家的批评非常欣然,因为他们根本对“文明”不屑一顾。
1702188870
1702188871
虽然如此,道家仍然是实践的,它知道与世界(不论好坏,一个“文明化”了的世界)相洽的用处,其唯一的危险就是像儒家那样过分看重人世社会。
1702188872
1702188873
当人们过分注重差异,就会把现实分割成绝然区分的部分。尤其是当被误导的人求知于自身之外时,他就把“我”和“非我”对立起来,这只会造成心灵的混乱。由部分组成的现实,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词儿,不能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就永远不会去“我”而与道同一。他不仅仅无法认识到自己与道的同一,从而获得“至乐”,而且还不大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现实认识,也得不到道家那种顺自然、抱素朴之生活所带来的快乐(尽管是相对的)。
1702188874
1702188875
庄子的方法是要齐万物、泯别异,将人们从近切直接的关注中——如此是而彼非之类——解脱出来,将差异看做一个更大的循环中彼此相关联的。不过,这不是要对差异视而不见,区分的能力也是我们的知识(尽管是相对的),我们不是要否定知识,而是要把知识放在其本来的位置上以获得更高的知识。要获得这种更高的知识,就是要“黜聪明”,这是一种超越了知识的知(post-knowledge)。这种知不是人之初的那种蒙昧,或者赤子的无知。知之愈深则越愚(像一个悖论),道家推崇这种“若愚”,并非真的愚钝,其含义是由其对立面来规定的,道家运用的许多概念都采取这种定义方式。大智若大愚。学道家者先是通过知识来看待事物,但这些知识只是关于外在世界中事物的相对知识,他要想获得真知,只能反求诸内心。
1702188876
1702188877
这些观点看上去简单、无害。但实际上却并不简单,那些热衷于规范社会和强固国家的人也绝不认为道家思想毫无威胁。荀子说过,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庄子比老子走得更远,他所倡导的国家不仅仅是放任自流的,甚至是无政府的,他的无政府思想并不推崇人的作用。所谓庄子“不知人”,实则是因为他不相信组织和社会运动。因此除了对朝廷稍有不公的观点之外,他的无政府主义不会成为政治的威胁。相对主义的观点和妙语连珠的反讽激发了大量的批评,使人们认识到大多数政治人物和浮夸取宠者的愚蠢。但对于想成为明君贤臣的人来说,这些讥讽确实如刺在喉。
1702188878
1702188879
庄子言事常假托孔子及其弟子,虽不乏恶毒,然而足令人们解颐(包括儒者)。
1702188880
1702188881
道家的历史价值就是对儒家的制衡。每当儒者们想冒进,过分热衷于他们的伦理宏图,用他们的标准和规范来固化、僵化人们的生活,道家就会竭力使形势恢复到均衡。在这个意义上,道家已经内化为中国文明的一种纠偏、革新的能力(但愿一直如此),使其能如此平稳地发展。
1702188882
1702188883
1702188884
1702188885
1702188886
安徽宏村民居
1702188887
1702188888
道家所强调的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1702188889
1702188890
对于后世中国的各种建筑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1702188891
1702188892
1702188893
1702188894
1702188895
湖北武当山太和宫
1702188896
1702188897
武当山的道教建筑是中国最庞大精湛的宗教建筑系统
1702188898
1702188899
1702188900
1702188901
1702188902
武当山紫霄宫
1702188903
1702188904
1702188905
1702188906
1702188907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行气导引图
1702188908
[
上一页 ]
[ :1.7021888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