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220373e+09
1702220373
1702220374 但我一开始不是说我认同这个假设(为了进行讨论)吗?即你只能相信你能够描绘的东西。而且,我刚刚不是说了“看,你无法描绘自己的死亡状态”吗?我难道在收回刚才说的一些话吗?如果我坚持认为你能相信自己将会死去,然而又认同你无法描绘它的内在感受,那我不是在收回我的假设,即要相信某样东西你必须能够描绘它吗?
1702220375
1702220376 其实不然。尽管我对“形成信念需要借助描绘”这一说法仍持有怀疑,但为了讨论之便,我还要继续认同这一假设。其实,我想说的是,你可以描绘自己的死亡状态,只是你无法描绘它的内在感觉。这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因为你仍然可以描绘死亡的外在状态。
1702220377
1702220378 我们再来看看无梦睡眠的案例。我可以轻易地想象我处于无梦睡眠中。事实上,我现在就正在这么做:我脑海中有个画面,我的身体躺在床上,无梦入睡。同样地,我能轻易描绘昏厥过去或失去意识。我只需描绘我的身体躺在地上,不省人事。当然,同样地,我也可以轻易地描绘自己的死亡状态。我能在我的脑海中看到,我的身体躺在一个棺材里,没有任何机能。就这样,很容易做到。
1702220379
1702220380 那么,即使形成信念确实需要借助描绘,即使你无法描绘死亡状态的内在感受,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相信你将会死去。你所要做的只是描绘其外在状态。因此,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你可以并一定要相信你将会死去。
1702220381
1702220382 但对于我刚才提出的论点,很多人可能会以这样的措辞来反驳:“假设我去描绘我死了的外在状态,我会描绘一个世界,在其中我不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我不再有意识,不再体验到任何东西。比如,我会描绘自己的葬礼。我当然可以做到这点。然而,当我这么尝试时,我发现自己在观察这个葬礼。我在注视它,看着它。总之,我还在思考。因此,我并没有真正想象一个我不复存在、我无法思考和观察的世界。我又将自己带入,成为这个葬礼的观察者。事实上,每次我试图描绘自己的死亡状态时,我就会将自己带入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人,因此‘我’完全没有死亡。我也许能想象我肉体的死亡状态,但我从未真正想象出自己作为一个人而死亡。鉴于我们‘形成信念需要借助描绘’的假设,接下来,结论就会是,我真的不相信我将处于死亡状态。我不相信,因为我无法想象。”
1702220383
1702220384 这论点在不同的场合出现,我仅提一下其中一个例子。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著作中,一度说了以下的话:
1702220385
1702220386 毕竟,一个人的死亡是超乎想象的,每当我们试图想象它时,我们都可以看到自己作为旁观者而存活。因此,精神分析学派会有这种名言:说到底,没有人相信自己会死亡。或者这么说也一样:在潜意识里,我们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永生的。13
1702220387
1702220388 这是弗洛伊德的说法,基本上就是我刚才概括的论点。当你想象自己的死亡状态时,他说,你是把自己作为一名旁观者重新代入了。弗洛伊德认为,某种程度上,没有人真正相信自己会死去。
1702220389
1702220390 我认为这是一个糟糕的论点,我当然希望你不会相信它。为了弄明白这个论点肯定是不合理的,让我们来思考一个争议较少的例子。假设你是某个俱乐部的一名成员,今天下午将有一个你无法参加的会议。问问你自己,没有了你,你相信这个会议会举行吗?乍一看,似乎很明显,你相信会议将举行。但现在想象一下,有人提出了弗洛伊德式的论点,表明你终究并不真正相信。他们会这么说:“试着想象那个你将错过的会议,也许你会在脑海中想象会议室的情景,一些人围绕桌子坐着,他们也许在讨论俱乐部的业务。但是等等!你是在脑海中看到这所有一切的,也就是说,你把自己作为旁观者代入了。(如果你像我一样,也许是从一个角落或一堵墙俯视,以一种苍蝇的视角。)但这意味着,你并没有真正去描绘那个你不在场的会议。你做不到。当然,这意味着,你并不是真的相信这个会议将在没有你参与的情况下举行。”
1702220391
1702220392 我相信你也同意,这论点肯定在某处出错了。显然,我们都相信,就算没有我们,这个会议也将照常举行。但这仅仅表明,在某种意义上,我把自己作为一名观察者而代入,并不足以表示我确实不相信我试图想象的这种可能性存在。我可以相信,没有我会议也将举行,即使(在某种意义上)当我描绘它时,我会把自己代入。同样地,我可以相信一个没有我的世界存在的可能性,即使(在某种意义上)当我试图描绘这样一个世界时,我会把自己代入。
1702220393
1702220394 但是,这论点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实际上,我认为,如果要明白这个答案,我们需要记住两点:第一点,当你看着一幅画时,你需要区分你确实在看着这幅画这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以及一个更深一层的截然不同的问题:你是否是这幅画当中的一分子?第二点,要记住这幅画总是(或至少通常是)人们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一个特定的位置来观看的。
1702220395
1702220396 假设我拿着一张画着无人海滩的画,那么,这幅画表现出我了吗?尤其是,它表现出我处于那个沙滩上吗?当然不是。我们已经说明了,那是一幅没有人的海滩画,包括我也不在。诚然,无论是实际上,还是在我的脑海中,当我看着这幅画时,我自身必须存在!如果我不与之同时存在,我就无法看到或想象一个画面。尽管如此,要做到这一点,我不需要成为这画面当中的一样东西;它并不非得是有我的画面。因此,这论点出错的地方在于,其错误地引导我们,从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即“当我描绘某个没有我的画面(一个海滩、一个会议或一个世界)时,我必须存在,我必须在观察那画面”,得出一个截然不同的(因假设错误得出的)结论:我本身是这画面当中表现的一样东西,这是一个有我存在的画面。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我可以轻易地描绘一个会议,在没有我出席的情况下以各种方式举行。当然,在描绘一个死后没有我存在的世界时,也是一样的。
1702220397
1702220398 为什么这错误会如此迷惑人?我想或许跟第二点相关:想象一个海滩(或一个没有你的会议,或世界)的画面,就要从空间中的一个特定角度来展示这场景。这个角度可能沿着海岸(或在墙上,或在葬礼的后面),因此你很容易就认为,看到这场景的人,必定也在空间中一个相关角度,他才能做到这点。然后,由于我就是那个在看的人,因此很容易就会认为,无论是在海滩上,或在会议室中,或在这个世界里,我自己在某个特定的位置上——简而言之,我根本没有死去。就像我说的,我认为类似的原因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很容易感到困惑。事实上,如果我们只用想象其外在状态,对于构想一个没有我的世界来说,这种困惑就无关紧要了。因此,即使形成信念确实需要借助想象或描绘,我们依然很容易就能想象死亡状态。
1702220399
1702220400 在这一章的开始,我区分了“没有人相信他们将会死去”这一言论的两个可能性解释。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讨论了第一个解释。据它所说,没有人相信他们作为一个有意识、可思考的存在会不复存在。正如我刚才解释的,这个想法最主流的论点并不成立。但是,没有人相信他们的肉体会死去,这第二个可能的解释又如何呢?如果这个解释说得通,我们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去相信原有的那个说法呢?
1702220401
1702220402 首先,我们应该指出,这样的提法有多怪诞。人们看起来确实相信,他们的肉体将会死去。毕竟,即便你相信说,你那不朽的灵魂总有一天会上天堂,你将作为一个有意识、可思考的存在而永存,你也会承认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即你的肉体终将死去。当然,我们都承认,我们的肉体最终将停止运转,或者将成为一具需要埋葬或火化的尸体,等等。
1702220403
1702220404 确实,如果人们并不真正相信他们的肉体将会死去,那么他们做出的一些行为就非常难以解释。比如,人们购买人寿保险。为什么?大概是因为他们(确切)相信,他们很有可能一段时间内将会死去,也就是说,他们的肉体会死去,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得到很好的照顾。如果你真的不相信你将会死去(也就是说,肉体的死亡),为什么要购买人寿保险?同样地,人们写遗嘱,安排他们死后如何处理他们的资产。如果你真的不相信你将会死去,为什么要花功夫写遗嘱?因为很多人都写遗嘱,或购买人寿保险,诸如此类,似乎可以合乎常情地得出结论:很多人,可能大多数人都认识到了,他们将会死去。
1702220405
1702220406 为什么我们还会有其他的想法?其中的原因是,生病甚至病入膏肓这种事,似乎常常让人们措手不及,所以我们没有完全摒弃这些其他想法。在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伊万·伊里奇之死》(The Death of Ivan Ilyich)中可以找到一个著名的文学典型。在这个故事里,伊里奇摔倒并弄伤了自己。他的伤势并没有好转,每况愈下,他最终死去。令人惊奇的是,伊里奇发现自己终有一死(mortal)时大为震惊。当然,托尔斯泰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向我们阐述,并说服我们:我们大多数人实际上都跟伊里奇一样,口头上承认自己会死去,但某种程度上,我们并不当真相信。
1702220407
1702220408 为了说得更清楚些,我想强调一点,这里相关的信念,或者说信念的缺失,涉及肉体的死亡。这就是让伊里奇感到惊讶的事。让他吓一跳的是,他发现他的肉体终有一死。毕竟,我们都知道,伊里奇始终相信灵魂的存在,相信他的灵魂会上天堂。让他愣住的并不是他身为一个人的死亡预期;事实上,他或许并不相信他将会作为一个人而死去。相反,让他惊讶的是,他的肉体将会死亡。托尔斯泰刻画了一个高度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他对自己终有一死感到惊讶。
1702220409
1702220410 当然,尽管如此,我还是假设伊里奇已经留下遗嘱;就我所知,伊里奇也买了人寿保险。因此,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一个难题。伊里奇的一些行为表明,他确实相信他终是凡人,并完全意识到他终有一天会死去。然而,与此同时,当他真的得病并面临死亡时,震惊和意外还是会压倒他,这强烈地表明他的想法是诚实无欺的,即他完全不相信自己会死去。
1702220411
1702220412 这怎么可能呢?这是一个难题。甚至在探讨这种案例到底有多普遍之前,我们自己也会对其中发生的事感同身受,这确实让人迷惑。一个人怎么会同时相信又不相信自己终有一死?
1702220413
1702220414 也许我们需要区分某个人显意识里相信和潜意识里相信的东西。说不是伊里奇显意识中相信自己是会死的,但在潜意识里,他认为自己是永生的。我们需要区分他口头上说的和他真正从根本上相信的那些东西。没准伊里奇只是口头上声称他相信自己会死。如果你问他:“你会死吗?”他会说:“哦,当然会。”因此,他也购买了人寿保险。但他确实彻底相信自己会死吗?也许不是。无论如何,如果要理解伊里奇案例的意义,我们需要做一些这样的区分。
1702220415
1702220416 现在,假设我们认为伊里奇是一个完全可信的例子。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有人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当真相信自己会死去,这是有可能的。但我也认为,托尔斯泰不仅仅是提出可能存在这样一种人。(“你看他是多么奇怪,让我给你形容一下他。”)更应该说,他指出伊里奇的情况是很典型的。或许我们所有人,或者说大多人都像他一样。至少,我们很多人都是那样的。如果我们许多人在这方面都像伊里奇一样,那么他就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怪人了。
1702220417
1702220418 但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提供什么证据呢?由于我们大多数人,或者说所有人都可能坚持认为,我们真的相信自己会死去,那要提出什么样的论点才能证明我们是错误的呢?
1702220419
1702220420 我认为,我们需要的论证是这样的:假设有某种很多人都做出的行为,并假设这种行为需要我们做出解释;然后,假设要得出关于这种行为的一个合理解释,我们必须承认,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并不真正相信我们口口声声说相信的东西。如果这一切都成立,我们就有充足的理由承认,我们并不真正相信我们说自己相信的东西,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1702220421
1702220422 现实中也有这类的例证,就拿某个患有洗手强迫症的人来说吧。我们问他:“你的手脏吗?”他可能会回答:“不,当然不脏。”然而,他又回到了洗手间,再次洗手。可以说,对这一行为的唯一解释是,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确相信自己的手脏,尽管事实上他说不脏。那么,同样地,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某些行为有待解释,而最可能的解释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并不真正相信自己会死去,那么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我们并不真的相信自己会死去,即使我们说我们相信。
[ 上一页 ]  [ :1.70222037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