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22039e+09
1702220390 我认为这是一个糟糕的论点,我当然希望你不会相信它。为了弄明白这个论点肯定是不合理的,让我们来思考一个争议较少的例子。假设你是某个俱乐部的一名成员,今天下午将有一个你无法参加的会议。问问你自己,没有了你,你相信这个会议会举行吗?乍一看,似乎很明显,你相信会议将举行。但现在想象一下,有人提出了弗洛伊德式的论点,表明你终究并不真正相信。他们会这么说:“试着想象那个你将错过的会议,也许你会在脑海中想象会议室的情景,一些人围绕桌子坐着,他们也许在讨论俱乐部的业务。但是等等!你是在脑海中看到这所有一切的,也就是说,你把自己作为旁观者代入了。(如果你像我一样,也许是从一个角落或一堵墙俯视,以一种苍蝇的视角。)但这意味着,你并没有真正去描绘那个你不在场的会议。你做不到。当然,这意味着,你并不是真的相信这个会议将在没有你参与的情况下举行。”
1702220391
1702220392 我相信你也同意,这论点肯定在某处出错了。显然,我们都相信,就算没有我们,这个会议也将照常举行。但这仅仅表明,在某种意义上,我把自己作为一名观察者而代入,并不足以表示我确实不相信我试图想象的这种可能性存在。我可以相信,没有我会议也将举行,即使(在某种意义上)当我描绘它时,我会把自己代入。同样地,我可以相信一个没有我的世界存在的可能性,即使(在某种意义上)当我试图描绘这样一个世界时,我会把自己代入。
1702220393
1702220394 但是,这论点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实际上,我认为,如果要明白这个答案,我们需要记住两点:第一点,当你看着一幅画时,你需要区分你确实在看着这幅画这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以及一个更深一层的截然不同的问题:你是否是这幅画当中的一分子?第二点,要记住这幅画总是(或至少通常是)人们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一个特定的位置来观看的。
1702220395
1702220396 假设我拿着一张画着无人海滩的画,那么,这幅画表现出我了吗?尤其是,它表现出我处于那个沙滩上吗?当然不是。我们已经说明了,那是一幅没有人的海滩画,包括我也不在。诚然,无论是实际上,还是在我的脑海中,当我看着这幅画时,我自身必须存在!如果我不与之同时存在,我就无法看到或想象一个画面。尽管如此,要做到这一点,我不需要成为这画面当中的一样东西;它并不非得是有我的画面。因此,这论点出错的地方在于,其错误地引导我们,从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即“当我描绘某个没有我的画面(一个海滩、一个会议或一个世界)时,我必须存在,我必须在观察那画面”,得出一个截然不同的(因假设错误得出的)结论:我本身是这画面当中表现的一样东西,这是一个有我存在的画面。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我可以轻易地描绘一个会议,在没有我出席的情况下以各种方式举行。当然,在描绘一个死后没有我存在的世界时,也是一样的。
1702220397
1702220398 为什么这错误会如此迷惑人?我想或许跟第二点相关:想象一个海滩(或一个没有你的会议,或世界)的画面,就要从空间中的一个特定角度来展示这场景。这个角度可能沿着海岸(或在墙上,或在葬礼的后面),因此你很容易就认为,看到这场景的人,必定也在空间中一个相关角度,他才能做到这点。然后,由于我就是那个在看的人,因此很容易就会认为,无论是在海滩上,或在会议室中,或在这个世界里,我自己在某个特定的位置上——简而言之,我根本没有死去。就像我说的,我认为类似的原因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很容易感到困惑。事实上,如果我们只用想象其外在状态,对于构想一个没有我的世界来说,这种困惑就无关紧要了。因此,即使形成信念确实需要借助想象或描绘,我们依然很容易就能想象死亡状态。
1702220399
1702220400 在这一章的开始,我区分了“没有人相信他们将会死去”这一言论的两个可能性解释。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讨论了第一个解释。据它所说,没有人相信他们作为一个有意识、可思考的存在会不复存在。正如我刚才解释的,这个想法最主流的论点并不成立。但是,没有人相信他们的肉体会死去,这第二个可能的解释又如何呢?如果这个解释说得通,我们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去相信原有的那个说法呢?
1702220401
1702220402 首先,我们应该指出,这样的提法有多怪诞。人们看起来确实相信,他们的肉体将会死去。毕竟,即便你相信说,你那不朽的灵魂总有一天会上天堂,你将作为一个有意识、可思考的存在而永存,你也会承认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即你的肉体终将死去。当然,我们都承认,我们的肉体最终将停止运转,或者将成为一具需要埋葬或火化的尸体,等等。
1702220403
1702220404 确实,如果人们并不真正相信他们的肉体将会死去,那么他们做出的一些行为就非常难以解释。比如,人们购买人寿保险。为什么?大概是因为他们(确切)相信,他们很有可能一段时间内将会死去,也就是说,他们的肉体会死去,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得到很好的照顾。如果你真的不相信你将会死去(也就是说,肉体的死亡),为什么要购买人寿保险?同样地,人们写遗嘱,安排他们死后如何处理他们的资产。如果你真的不相信你将会死去,为什么要花功夫写遗嘱?因为很多人都写遗嘱,或购买人寿保险,诸如此类,似乎可以合乎常情地得出结论:很多人,可能大多数人都认识到了,他们将会死去。
1702220405
1702220406 为什么我们还会有其他的想法?其中的原因是,生病甚至病入膏肓这种事,似乎常常让人们措手不及,所以我们没有完全摒弃这些其他想法。在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伊万·伊里奇之死》(The Death of Ivan Ilyich)中可以找到一个著名的文学典型。在这个故事里,伊里奇摔倒并弄伤了自己。他的伤势并没有好转,每况愈下,他最终死去。令人惊奇的是,伊里奇发现自己终有一死(mortal)时大为震惊。当然,托尔斯泰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向我们阐述,并说服我们:我们大多数人实际上都跟伊里奇一样,口头上承认自己会死去,但某种程度上,我们并不当真相信。
1702220407
1702220408 为了说得更清楚些,我想强调一点,这里相关的信念,或者说信念的缺失,涉及肉体的死亡。这就是让伊里奇感到惊讶的事。让他吓一跳的是,他发现他的肉体终有一死。毕竟,我们都知道,伊里奇始终相信灵魂的存在,相信他的灵魂会上天堂。让他愣住的并不是他身为一个人的死亡预期;事实上,他或许并不相信他将会作为一个人而死去。相反,让他惊讶的是,他的肉体将会死亡。托尔斯泰刻画了一个高度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他对自己终有一死感到惊讶。
1702220409
1702220410 当然,尽管如此,我还是假设伊里奇已经留下遗嘱;就我所知,伊里奇也买了人寿保险。因此,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一个难题。伊里奇的一些行为表明,他确实相信他终是凡人,并完全意识到他终有一天会死去。然而,与此同时,当他真的得病并面临死亡时,震惊和意外还是会压倒他,这强烈地表明他的想法是诚实无欺的,即他完全不相信自己会死去。
1702220411
1702220412 这怎么可能呢?这是一个难题。甚至在探讨这种案例到底有多普遍之前,我们自己也会对其中发生的事感同身受,这确实让人迷惑。一个人怎么会同时相信又不相信自己终有一死?
1702220413
1702220414 也许我们需要区分某个人显意识里相信和潜意识里相信的东西。说不是伊里奇显意识中相信自己是会死的,但在潜意识里,他认为自己是永生的。我们需要区分他口头上说的和他真正从根本上相信的那些东西。没准伊里奇只是口头上声称他相信自己会死。如果你问他:“你会死吗?”他会说:“哦,当然会。”因此,他也购买了人寿保险。但他确实彻底相信自己会死吗?也许不是。无论如何,如果要理解伊里奇案例的意义,我们需要做一些这样的区分。
1702220415
1702220416 现在,假设我们认为伊里奇是一个完全可信的例子。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有人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当真相信自己会死去,这是有可能的。但我也认为,托尔斯泰不仅仅是提出可能存在这样一种人。(“你看他是多么奇怪,让我给你形容一下他。”)更应该说,他指出伊里奇的情况是很典型的。或许我们所有人,或者说大多人都像他一样。至少,我们很多人都是那样的。如果我们许多人在这方面都像伊里奇一样,那么他就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怪人了。
1702220417
1702220418 但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提供什么证据呢?由于我们大多数人,或者说所有人都可能坚持认为,我们真的相信自己会死去,那要提出什么样的论点才能证明我们是错误的呢?
1702220419
1702220420 我认为,我们需要的论证是这样的:假设有某种很多人都做出的行为,并假设这种行为需要我们做出解释;然后,假设要得出关于这种行为的一个合理解释,我们必须承认,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并不真正相信我们口口声声说相信的东西。如果这一切都成立,我们就有充足的理由承认,我们并不真正相信我们说自己相信的东西,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1702220421
1702220422 现实中也有这类的例证,就拿某个患有洗手强迫症的人来说吧。我们问他:“你的手脏吗?”他可能会回答:“不,当然不脏。”然而,他又回到了洗手间,再次洗手。可以说,对这一行为的唯一解释是,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确相信自己的手脏,尽管事实上他说不脏。那么,同样地,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某些行为有待解释,而最可能的解释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并不真正相信自己会死去,那么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我们并不真的相信自己会死去,即使我们说我们相信。
1702220423
1702220424 比如,假设你真的从根本上相信你会死去,这种意识带来的恐惧会让你开始尖叫,无法停止。(在伊里奇的病加重到某个程度时,他开始尖叫,并一直持续尖叫,几乎直到他死亡。)如果这是真的,即一旦你认真对待你将会死去这个想法,你就无法停止尖叫,那么我们的论点就说得通了。当然,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尖叫。但是,如果你真的相信你终将死亡,你真的将尖叫起来,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并不真的相信自己终将一死。就像我说的,我们的论证就合理了,但是当然,它只针对完全相信自己终将一死并不断尖叫的人才成立。很显然,我们根本没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类似的行为。
1702220425
1702220426 不过,你可能会问,是否有其他一些行为同样支持这个假设,即我们并不真的相信自己会死去。以下是我认为对这个假设最合理的解释。正如我们所知,有些人曾和死亡擦肩而过。比如,他们可能在一次事故中差点儿送命,结果却毫发无伤;或者他们可能心脏病发作,在手术台上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感谢心外科手术等,他们被救回来了。现在,当人们拥有这种濒死经历时,他们对这终有一死的感受会更为深刻,脑海中的画面会更加真实。死亡是他们无比确信的。有趣的是,当人们拥有这样的经历后,常常会说:“我要改变我的生活。我要少花些时间在工作上,花更多时间陪陪我的家人。我要做对我来说更重要的事情,不再浪费时间担心如何出人头地、如何赚钱。我要告诉我爱的人,我爱他们。”
1702220427
1702220428 让我们假设这对我们所有人,或者说大多数人来说是真的:当我们对终将一死的认识变得深刻时,当我们完全承认我们终有一死这个事实时,就会改变对事情轻重缓急的判断方式。我们不再投入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试图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我们将花更多的时间跟所爱的人一起,做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事情。假设这个说法是真实的,那么根据这个说法,我们可能会注意到,大多数人确实花了很多时间试图获得成功、赚很多钱,我们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做我们真正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我们没有告诉朋友和家人,他们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是多么爱他们。那么,这些事实该如何解释呢?也许其解释就是,尽管我们口头上说我们终有一死,但在某个更根本的层面上,我们并不真正相信它。或者说,这信念对我们来说并不深刻,我们“自始至终”都不相信。
1702220429
1702220430 我认为,这个论点还是有可能成立的,在我看来是如此。我不完全确定它是正确的,但至少它不是完全不可能的。确实,有过和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的人,看起来往往会以一些显著的方式改变他们的行为。因此,那些异于平常的表现方式,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并不完全或充分或从根本上相信自己会死去。就像我说的,我不确定这个论点是否正确,但它至少值得重视。
1702220431
1702220432 独自死去(die alone)
1702220433
1702220434 现在,让我转向另一个和死亡相关的言论,即每个人都会独自死去。也就是说,尽管我们可以一起吃饭,一起度假,一起听音乐,但死亡是我们必须自己做的事:我们都将独自死去。如果这是真的,似乎它提出了一种对死亡本质的深刻理解,给人深奥之感,告诉了我们一些有关死亡本质的有深度且重要且有趣的东西。
1702220435
1702220436 然而,据我所见,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当然,同样地,我们很难清晰地解释这个说法。但在我看来,无论我们怎样解释,最终都是不合理的,或错误的,或乏味的。所以,我会对这个说法严加斥责。尽管我要大加挞伐这个说法,但有时候我甚至不确定它是否值得讨论。事实上,几年前我已经决定在我的死亡课程中停止讨论这个说法。我认为,人们并不真正认为我们都会独自死去,因此,何必浪费时间研究这个说法呢?我不骗你们,就在那个下午,我看到一句引言,正表达了这个说法的想法!一两天之后,我女儿给我看了另一句引言,也是如此。事实上,一旦你开始寻找这个想法,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因此,我想这毕竟是一个相当普遍的想法,确实值得研究。
1702220437
1702220438 这里有两段引言。第一段来自民谣歌手卢顿·温莱特三世的歌曲《地球上最后一个人》(Last Man on Earth):“我们学会共同生活,然后我们独自死去。”14我们独自死去。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有趣的说法,看上去它道出了一些有关死亡本质的重要东西。另一段引言来自克里斯托弗·鲍里尼的儿童读物《长老》(Eldest)。“‘多么可怕’,伊拉贡说,‘独自死去,甚至远离你最亲近的人。’”他得到的回应是:“每个人都是独自死去的,伊拉贡。无论你是在战场上的王,还是躺在家中床上的卑微农民,没有人能陪你到那个世界去。”15每个人都独自死去。
1702220439
[ 上一页 ]  [ :1.7022203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