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221209
1702221210
虽然如此,我还是要强调一下,即使我们接受悲观主义者的观点,认为从未出生会更好,也不能得出结论说,对这个认识的合理反应是自杀。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1702221211
1702221212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的想法是很容易产生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为从未出生更好,不费周折就可以推出应对这种境况的合理反应是自杀。但事实上,至少从逻辑上来讲,根本不能推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你再想想,就会发现自杀并不能改变人类境况“生而后有死”的基本本质。并不是说如果你杀了自己,你就没来过这世界了。举个例子,如果品尝一小口美味是可怕的事,那你杀了自己并不能改变这一事实,你所得到的还是品尝到的那一小口。事实上,如果你选择了自杀,仅仅是将那一小口变成了更小的一小口。类似地,如果说由人沦为一具尸体是堕落的话,那自杀也不能改变这个基本事实,它只不过是让这份屈辱来得更快一些罢了。
1702221213
1702221214
所以,即使我们接受悲观主义者的观点,认为我们从未出生更好,我们还是要说(套用一个老笑话),请从一千个人里找出这样一个幸运儿!我们都已经在这世上了,由这个事实,如果我们同意这是事实的话,即从未出生更好,不能简单地得出自杀是合理反应的结论。
1702221215
1702221216
当然,这些都不能表明,自杀不是应对某人所处情形的一个合理反应。这是我们将在倒数第二章里讨论的话题。我们先缓一缓,到时再讨论它。首先,我认为,我们需要提出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基于之前所列出的关于死亡的种种事实,一个人究竟该如何活着?事实上,我们还需要问:死亡到底该不该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呢?
1702221217
1702221218
1702221219
1702221220
1702221222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第十四章 面对死亡而活
1702221223
1702221224
无视这些事实
1702221225
1702221226
我们很自然就会认为,我们都将死去的事实会显著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但真实情况也许并非如此。那么,我们首先要问的或许是:我们真的应该思考所有这些问题吗?
1702221227
1702221228
当然,亲爱的读者,对你来说,现在问这个已经太晚了。这本书你都读到这里了,再问起初花费如此多的时间思考死亡是不是一个好主意,已经太迟了。饶是如此,至少我们作为理论家,对“应对死亡的正确方式,可能就是完全不去考虑它”这种理论上的可能性,仍可以保持兴趣。
1702221229
1702221230
原则上来说,应对任何一个事实,我们都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可能反应:你可以否认它们;你可以回应它们;或者,你可以无视他们。我想要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就是最后一种反应。
1702221231
1702221232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已经就死亡的本质给出了许多的观点。当然,我特别提到了,我们只是物理对象,当这种对象以一定的方式垮掉时,我们就不复存在了。很显然,对我所说的这一切有一种可能反应,就是完全不同意我说的事实。搞不好你认为灵魂是存在的,或者你认为尽管我们只是一些肉体,但这些肉体在死后某一天可能会被复活,所以死亡也不是终结。如果你在这些观点上确实不同意我,我自然会认为你弄错了。我会以为你在否认事实,把它们弄错了。但是,就死亡本质而言,关于为什么别人该持有我认为他们该持有的观点这一点,毫无疑问,我已经没有什么可多说的了。所以,就让我们把这第一种反应放到一边不谈吧。
1702221233
1702221234
等一下我会稍微谈及另一种不同的可能反应,即承认事实的存在,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去生活,也就是以恰当地活着来回应这些事实。当然,我们还没有问过自己,认识到并愿意考虑死亡的真相后,又该如何生活。这是稍后要涉及的问题。但是,还有一种中间的可能性也值得考虑:有些人可能既不会错误地否认事实,也不会接受它们并对生活做出相应的行动,他们仅仅是决定不去想它们。说不定应对死亡本质的最好回应就是把它抛诸脑后,压根不去想它。
1702221235
1702221236
有人也许会抱怨说,这不可能是一种恰当的回应。这种抱怨是可以理解的。无视关于任何研究对象的事实,并把它们抛诸脑后,这怎么可能会是恰当的呢?但是,上面这种看起来高贵的、高尚的立场必定是错的。不去思虑我们在某一时刻得知的各种事实,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也没有什么不恰当的,或者说错误的。
1702221237
1702221238
我很喜欢举的一个例子是小时候我被逼着去学一些很傻的知识,比如说各州的首府分别是哪些城市。在人生旅途中,我已经走了很远,据我所知,我从来就不需要回忆起那50个州的首府。所以,我就不用去想它。事实上,我一年就想起这些首府一次,还是因为要用这个例子来说明“不用去想”这个观点。然后我扪心自问,这些州的首府我还记得多少?答案是,真的记不起那么多了。我曾经一度知道所有的首府,但事实是,不去思虑它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1702221239
1702221240
那么,假设我们都同意生与死的事实跟我描述的完全一样,在我们进一步讨论之前,实际上我们并不确定,对待这些事实是否不应该只是注意到,记下来,然后忘记它们,就如同对待那些州首府一样。
1702221241
1702221242
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奇怪的提议;事实上,它看起来像是搞错了。但是,为什么呢?关于生死的事实有什么特别的吗?为什么我们把有关生与死的事实搁到一边,不管不顾,这样的想法就像是错误的呢?大概是因为,无论死亡的事实指的是什么,我们都倾向于认为这些事实会影响我们如何生活。我们都将会死去、我们不会永远活着这个事实,塑造了或至少部分塑造了恰当的生活方式。如果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那么简单地无视这些事实好像就显得有些不理性、不恰当了。
1702221243
1702221244
当然,决定无视这些事实也有可能是可以理解的。想象一下,有人这么说:“一想到死亡的本质,想到在地球上我只能生活50年、80年或者90年,那真是太沉重了。那对我来说是毁灭性的,我可能无法继续生活了。”人们常常发出如此的感慨,他们会争辩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去想死亡。回想一下托尔斯泰的《伊万·伊里奇之死》,这个故事中的人们似乎把终有一死这个事实抛到了脑后。为什么呢?也许因为他们觉得这个事实太具有毁灭性、太沉重了。所以,他们的应对方式就是简单地无视这些事实,试着不去考虑死亡。
1702221245
1702221246
但是,这种反应中似乎总有些不对劲的地方,那正是托尔斯泰想要我们明白的意思。不管应对死亡的恰当反应可能是怎样的,如果不去面对我们必然死亡的事实并采取相应行动去生活,总有些不太对头,或者说总有些不真实。无视这些特别的事实有点怪异和不妥。与有关各州首府的事实不同,关于死亡的真相是重要的。
1702221247
1702221248
这里有两个故事,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无视重要事实的那种怪异。这两个故事都不涉及死亡本身。首先,假设你要和佩吉·苏(Peggy Sue)出去火热约会[这取决于你的性偏好,你可能更希望我讲一个有关比利·鲍勃(Billy Bob)的故事]。想象一下你的室友拿着一个信封说:“这封信上写了一些关于佩吉·苏的事。我不会亲口告诉你写的是什么,它们就在信封里。但我会把这封信给你,你可以打开来看。不过我要告诉你,如果你打开看了,如果你考虑一下这些事,如果你知道了信里写的内容,你就不会想要和佩吉·苏约会了,肯定是这样的。”
1702221249
1702221250
然后,想象一下你相信了你的室友。你不知道信里写的是什么,但不管写的是什么,你确实相信它是真的。你并不认为是你的室友编造了一切,它们都是谎言或诽谤。你确信里面写的事都是真的。更重要的是,你知道如果看了信里的内容,你就会改变主意,再也不想和佩吉·苏约会了。假设事情就是这样的,你却对室友说:“不要让我看这封信。”这就显得很奇怪了,这么做看起来很不合理。如果有一些事实会让你改变关于如何行事的想法,而且你知道这些事实会改变你的想法,那么无视这些事实怎么可能是理性的呢?
1702221251
1702221252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你正打算喝奶昔,但你的室友突然冲进来说:“我这里有份实验报告。我对这个奶昔有点儿不放心,就取了样本,送到实验室化验。现在实验结果出来了。”你正要喝掉奶昔,那是一个大热天,而且你本身很爱喝奶昔,但是你的室友说:“这个信封里有关于这个奶昔的报告,我保证,一旦你知道这些实情,就再也不会喝奶昔了,肯定是这样的。”然后你说:“哦,谢天谢地,别打开那个信封。”于是,你无视那些事实,喝了奶昔。这看起来也不合理。
1702221253
1702221254
要是我们正视终有一死的事实,就会选择一种和现在相当不同的生活。假设这个说法是真的,那我们无视这些事实怎么会是合理的呢?这样做看起来既欠妥当,也不理性。
1702221255
1702221256
这一切也许都说明,选择无视死亡的事实并不真的那么明智。我们也许只能要么选择否认关于死亡本质的主张,要么问自己,假设那些主张是正确的,那么根据这些主张,我们该如何生活。也许,无视这些事实根本就不是一个在理性上可以接受的选项。
1702221257
1702221258
但我想,这么下结论也许有些为时过早了,因为实际上,事实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影响我们的行为。尽管我认为这两种方式间的区别很重要,但是如果我们不够谨慎的话,就会忽略这两者间的区别。这两种方式如下所述:第一种可能性是,有某些特定的事实,仅仅知道这些事实本身就会导致你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不需要给你改变行为的理由;第二种可能性是,这些事实通过给你一个改变行为的理由,从而让你的行为发生改变。
[
上一页 ]
[ :1.7022212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