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234199
(摘自1987年4月22日在天津市人代会上的讲话)
1702234200
1702234201
137
1702234202
1702234203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社会生产力,带来的应该是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改革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不论是从长远讲还是从当前讲,带来的应该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生活的不断改善。
1702234204
1702234205
(摘自1988年12月25日在中共天津市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702234206
1702234207
138
1702234208
1702234209
考察我们体制的利弊如何,政策的得失如何,它是解放生产力的还是束缚生产力的,归根到底,都要到基层去看。在农村,要看人高兴不高兴,牛高兴不高兴;在工厂,要看工人干活作劲不作劲。
1702234210
1702234211
(摘自1990年4月11日在新华社国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702234212
1702234213
139
1702234214
1702234215
任何一项改革措施出台都要考虑前行后序,左邻右舍,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审慎地把握好人民群众总体受益原则和总体承受能力原则,以便把改革可能引起的社会震荡减小到最低程度。
1702234216
1702234217
(摘自2000年5月11日在加中贸易理事会举办的午餐会上的讲话)
1702234218
1702234219
140
1702234220
1702234221
我们的改革要坚持多数人受益、少数人过得去的原则。
1702234222
1702234223
(摘自1999年3月11日在地方政协主席座谈会上的讲话)
1702234224
1702234225
141
1702234226
1702234227
在研究和实施改革措施时一定要把握好总体受益原则和总体承受能力原则。总体受益原则,就是任何一个改革措施出台,要能让多数人受益,不能让多数人吃亏。总体承受能力原则,就是改革必须考虑大多数群众能否承受得了,如果超出了多数人的承受能力,即使是必要的改革,也不能出台。
1702234228
1702234229
(摘自1994年2月17日听取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州市委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1702234230
1702234231
142
1702234232
1702234233
由于经济地位的区别,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常常有所不同;由于具体利益的差异,人们的愿望和要求往往不尽一致。一项措施出台很难使所有人同等受益,总会有人赞成有人不赞成;一个人在改革中不可能始终受益,难免有时满意有时不满意。
1702234234
1702234235
(摘自2000年12月6日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702234236
1702234237
143
1702234238
1702234239
改革不可能每一步都使每一个人得到利益,但无论如何不能损害多数人利益;改革从总体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但无论如何不能忘记生活暂时遭遇困难的人;改革必须依靠精明的领导者,但无论如何不能忽视劳动人民的作用。
1702234240
1702234241
(摘自1993年6月10日听取安徽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1702234242
1702234243
144
1702234244
1702234245
中国的改革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人人都是改革者,人人都在被“改革”。
1702234246
1702234247
(摘自1995年5月17日在《经济日报》上发表的《对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要统一认识》一文)
1702234248
[
上一页 ]
[ :1.7022341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