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234852e+09
1702234852 244
1702234853
1702234854 中国的“和”的思想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调谐”,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人必须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与自然圆融无间、共生共荣。
1702234855
1702234856 (摘自2002年5月28日在英中贸易协会举行的欢迎午宴上的演讲)
1702234857
1702234858 245
1702234859
1702234860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两个文明,环境保护既是精神文明,又是物质文明。忽视了环境保护,不搞好环境保护,也就谈不上建设两个文明。
1702234861
1702234862 (摘自1984年3月10日在天津市第五次环境保护会议上的讲话)
1702234863
1702234864 246
1702234865
1702234866 我们在确定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时,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模式和途径,都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局部不顾全局,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而应当多从全球发展的角度考虑,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滥用资源、毁坏环境、过度消费是绝对不可取的。
1702234867
1702234868 (摘自1997年12月11日会见新西兰总理希普利时的谈话)
1702234869
1702234870 247
1702234871
1702234872 在环境这个问题上,必须对历史负责,为未来着想。如果只顾当前、不看长远,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就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1702234873
1702234874 (摘自2001年11月15日会见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督阿托帕尔时的谈话)
1702234875
1702234876 248
1702234877
1702234878 一个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可能需要上千年、上万年、上亿年,而对它的破坏则可能是几十年、几年乃至一朝一夕。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甚至不能得到完全恢复,致使自己或后代吞食苦果。
1702234879
1702234880 (摘自2001年11月15日会见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督阿托帕尔时的谈话)
1702234881
1702234882 249
1702234883
1702234884 中国数千年来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也付出了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的沉重代价。在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必须调整发展的模式,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1702234885
1702234886 (摘自1999年6月25日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1702234887
1702234888 250
1702234889
1702234890 健康的海洋环境使人类得以衍生和发展,而恶化的海洋环境特别是海洋灾害可以给人类造成最沉重的损害。毋庸置疑,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无论这种能力提高到什么程度,人类都不可能摆脱海洋环境对自己的支配性作用,都不可能不受海洋环境状况的影响。
1702234891
1702234892 (摘自1996年11月18日接见第24届世界海洋和平大会代表时的谈话)
1702234893
1702234894 251
1702234895
1702234896 我们唯物主义者讲反映论。艰苦的环境可以使人经受磨炼,培养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幽雅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文雅的性格。
1702234897
1702234898 (摘自1987年12月4日同天津市高等院校负责同志的谈话)
1702234899
1702234900 252
1702234901
[ 上一页 ]  [ :1.7022348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