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236871
573
1702236872
1702236873
错误看待形势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夸大阴暗面。我们进行形势教育时,说他们是“一叶障目”,看不到本质和主流。他们则说“我们看到的只是‘九牛一毛’”。如果我们在纠正不正之风的宣传报道上,不控制数量,不掌握分寸,弄得到处是“毛”,就会把本来能够正确看待形势的人也搞糊涂了。
1702236874
1702236875
(摘自1986年4月3日在端正党风座谈会上的发言)
1702236876
1702236877
574
1702236878
1702236879
批评性报道,固然要实事求是,完全真实;正面报道,歌颂性的,表彰性的,也要实事求是,完全真实,否则不但起不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而且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1702236880
1702236881
(摘自1989年11月25日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
1702236882
1702236883
575
1702236884
1702236885
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最后都要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希望。对消极的东西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的。
1702236886
1702236887
(摘自1989年11月25日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
1702236888
1702236889
576
1702236890
1702236891
提高宣传艺术首先是内容问题。如果没有引人注意的内容,报道的事实没有典型意义或深刻的内涵,而片面地去追求写作或表现技巧,那只能是矫揉造作。反之,有了好的内容,但不讲究表现的方式方法,不讲究技巧,干干巴巴,枯燥乏味,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我们要求的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的统一。
1702236892
1702236893
(摘自1989年11月25日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
1702236894
1702236895
577
1702236896
1702236897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的认识的载体。任何一篇文章,即使是理论家的文章,也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写出来的,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一般说来,越是当时引起轰动、大家认为不错的文章,其时令性就越强。
1702236898
1702236899
(摘自2002年11月25日与中央统战部领导及部分老同志座谈时的讲话)
1702236900
1702236901
578
1702236902
1702236903
舆论监督,实质上是群众的监督,是反映群众的呼声。舆论监督的宗旨,是批评不良现象,提倡好的风气。
1702236904
1702236905
(摘自1988年7月20日关于天津新闻出版工作的谈话)
1702236906
1702236907
579
1702236908
1702236909
新闻宣传不仅要通过“喉舌”向群众宣传和灌输党的主张,也要通过“耳目”广泛收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表达群众的意愿,发动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实行监督。
1702236910
1702236911
(摘自1990年1月31日在广东省新闻宣传战线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谈话要点)
1702236912
1702236913
580
1702236914
1702236915
我们的新闻报道,必须增加来自下面的声音,代表广大群众讲话,下情上达,在广大群众同党、政府之间,在各部分人民群众之间,架起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1702236916
1702236917
(摘自1988年7月20日关于天津新闻出版工作的谈话)
1702236918
1702236919
581
1702236920
[
上一页 ]
[ :1.70223687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