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238448e+09
1702238448 我们反对“唯条件论”,因为它否认了人的能动作用;我们也反对不讲条件的唯意志论,因为它否认了客观必然性。我们提倡积极创造条件,因为只讲要求,不讲条件,只压任务,不给条件,最后还是干不成事。
1702238449
1702238450 (摘自1985年2月2日在天津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1702238451
1702238452 830
1702238453
1702238454 调查研究的方法,看起来很笨,实际上是最实际、最快、最好的方法。
1702238455
1702238456 (摘自1992年12月7日在全国统战部研究室主任会议座谈会上的谈话)
1702238457
1702238458 831
1702238459
1702238460 事情多,本来就是一难;新事多,就难上加难。对一些事情不敢拍板,往往是因为心里底气不足,底气不足又是因为底细不清。没有材料,没有数据,没有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就叫你拍板,你心里就含糊,“不决定,就要误事;决定错了,就会坏事”。
1702238461
1702238462 (摘自1984年9月21日在天津市政府咨询委员会成立会上的讲话)
1702238463
1702238464 832
1702238465
1702238466 了解情况必须是丰富而合于实际,了解得全,了解得准,“周到而必要”。要做到这样,必须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深入调查研究,有目的地、有计划地了解,了解事物的内部,了解事物的外部,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了解今天,了解昨天,了解事物的运动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丢三落四,也不事无巨细,避免劳工费时、贻误时机。
1702238467
1702238468 (摘自2004年6月3日同哲学书稿编辑人员的谈话)
1702238469
1702238470 833
1702238471
1702238472 客观现实总是发展的,群众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即使一时了解了真实情况,也不能一劳永逸。这就要求各级干部眼睛向下,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经常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做艰苦的调查研究工作。
1702238473
1702238474 (摘自1991年3月16日在重庆市考察工作时的谈话)
1702238475
1702238476 834
1702238477
1702238478 有些同志学习时喜欢查书,从这本书查到那本书,从这个词典查到那个词典。一有争论,都引经据典,谁是这样说的,谁是那样说的。你说他引的不对,是断章取义,他说你引的不准,是歪曲原意,来回争,来回查。查书无可非议,是学习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到实际生活中去查一查。实际生活这本大“词典”最丰富、最准确、最生动、最易懂。
1702238479
1702238480 (摘自1997年6月29日在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702238481
1702238482 835
1702238483
1702238484 任何一个郑重的问题,应该研究部门先研究,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建议,然后提交决策机构考虑;而不是领导先作决定,然后由研究工作者来阐述、注解、圆场。
1702238485
1702238486 (摘自1990年12月13日在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研究座谈会上的讲话)
1702238487
1702238488 836
1702238489
1702238490 我们在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的过程中,要本着对领导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既要严格按照文件的精神办事,又要把文件中不符合实际的政策规定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
1702238491
1702238492 (摘自1987年6月11日在天津市调查研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702238493
1702238494 837
1702238495
1702238496 中央的精神、市委的要点,都是从整个情况讲的,从一般意义上讲的,对各个方面、各个单位的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各个单位的情况实际上是存在着差别的,既有共同的东西,又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把握特点是认识事物、搞好工作的基础。领导者的任务就在善于把握一般与特殊的结合,结合得好就具有创造性的意义。
1702238497
[ 上一页 ]  [ :1.7022384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