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243517
[14]理查德•罗维尔(1915—1979):美国记者。——译注
1702243518
1702243519
[15]亨利•刘易斯•史汀生(1867—1950):美国政治家、战略家,1929—1933年任国务卿。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中国东北后,宣布美国不承认远东由武力引起的损害中国独立与行政完整的变化,日德成为战争策源地后,呼吁美国放弃孤立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主张支援反法西斯国家,1940—1945年任陆军部长,动员美国工业转入战时轨道,主张尽早开辟第二战场,负责监督原子弹研制,建议对日实施核突击,1945年9月退休,著有自传《在和平与战争中服役》等。——译注
1702243520
1702243521
[16]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译注
1702243522
1702243523
[17]奥玛尔•纳尔逊•布拉德利(1893—198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将军,后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1949—1953),因发表有关朝鲜战争的以下言论而著名:“坦白地说,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这是一个我们在错误的地方,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最错误的战争。”——译注
1702243524
1702243525
[18]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1969):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译注
1702243526
1702243527
[19]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作家,著有《野性的呼唤》、《马丁伊登》、《热爱生命》等。——译注
1702243528
1702243529
[20]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一个关键的学理问题是权力的终极起源。令人惊讶的是,米尔斯从来没有涉及过它。政治独裁是自发形成的吗?军队是独立的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是这样的呢?经济力量同其他两者的关系是什么?米尔斯写道:“只要通向今天的权力精英的机构线索依赖于扩张的军事国家,那么那个线索在军事支配权方面便会一目了然起来。军阀取得了决定性的政治力量,并且军事机构现在在相当程度上是政治机构。”(第275页)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针对米尔斯后来提出来的关于美国资本主义体系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另一个重要见解,人们能说些什么呢?(参阅下面关于“权力的连续性”的章节。)——原注
1702243530
1702243531
[21]洛塞勒摩斯为美国新墨西哥州北部一镇,为美国原子弹实验室所在地。——译注
1702243532
1702243533
[22]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1880—1959):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他于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年夏到1927年春末,在美军驻天津第15步兵团任主任参谋,学习了汉语。1939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帮助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谋划策,坚持先攻纳粹德国再攻日本帝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5年退役,后出任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以出台马歇尔计划闻名,195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译注
1702243534
1702243535
[23]雷•S.克莱因:在1962—1966年担任美国中情局副局长,在1962年古巴核危机中曾经扮演核心角色。——译注
1702243536
1702243537
[24]这是一个难题,它歪曲了美国许多社会学思想。通观20世纪30年代,美国知识分子总是预期美国的社会发展将不可避免地紧随于欧洲的发展,在出现了法西斯主义之后尤其如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期待是机械马克思主义的产物,那种马克思主义把所有的政治都看做是经济危机的反映,它推断出了每一个国家都将经历的社会革命的共同阶段。甚至迟至1948年,哈罗德•拉斯基还写道:“无论如何,美国的历史将跟随于欧洲资本主义民主的一般进程之后。”(哈罗德•拉斯基:《美国民主》,纽约,1948年,第17页。)并且,甚至像熊彼特这样聪明的观察家,在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中,也巧妙地把美国经验和欧洲观念混合起来,以达成他的朦胧预测。——原注
1702243538
1702243539
[25]士尼兹勒(1862—1931):奥地利医生、剧作家、小说家。——译注
1702243540
1702243541
[26]哈罗德•拉兹威尔(1902—1978):美国政治学家、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创始人之一,先后担任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著有《精神病理学与政治学》、《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什么时候和如何得到?》、《传播的结构和功能》、《政治的语言:语义的定量研究》、《世界历史上的宣传性传播》、《世界政治与个人不安定》、《我们时代的世界革命》、《政策科学》等。——译注
1702243542
1702243543
[27]V.I.帕累托:《心灵和社会》(纽约,1935年)。这些引文来自第3卷,第1146—1156页。——原注
1702243544
1702243545
[28]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人口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著有《人口学原理》,他的学术思想悲观但影响深远。——译注
1702243546
1702243547
[29]罗伯特•布拉迪(1901—1963):美国经济学家,著有《德国工业的合理化运动》、《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精神和结构》、《作为权力系统的商业》、《规划与技术》、《不列颠危机》、《组织、自动化与社会:产业的科学革命》等。——译注
1702243548
1702243549
[30]詹姆斯•艾伦•史密斯:美国历史学家,著有《美国政府的精神》等。——译注
1702243550
1702243551
[31]查尔斯•奥斯丁•比尔德(1984—1948):美国历史学家、美国制度发展史研究专家,著有《美国宪法的经济解释》、《杰斐逊民主的经济起源》、《美国外交政策的形成》、《罗斯福总统与战争的到来》等。——译注
1702243552
1702243553
[32]指英国1840年被废止的谷类输入限制法。——译注
1702243554
1702243555
[33]逖克逊•瑞安•福克斯(1887—1945):美国教育家、1934—1945年担任联合学院(Union College)校长,著有《权贵在纽约政治中的衰落》、《美国佬和英国佬》等。——译注
1702243556
1702243557
[34]卡普利特和蒙太古为莎士比亚《罗密欧和朱丽叶》剧中两个世代相仇的家族。——译注
1702243558
1702243559
[35]亨利•亚当斯(1838—1918):美国历史学家、学者和小说家。——译注
1702243560
1702243561
[36]左尔格: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生与战友、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译注
1702243562
1702243563
[37]恩格斯给左尔格的信,1892年1月6日,载于《马克思恩格斯写给美国人的书信集: 1848—1895年》(纽约,1953年),第239页。文中斜体字系意大利文,原文如此。——原注
1702243564
1702243565
[38]威廉•贝弗里奇(1879—1963):英国经济学家,福利国家理论建构者,因提出《贝弗里奇报告》而著名。——译注
1702243566
[
上一页 ]
[ :1.7022435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