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243806e+09
1702243806
1702243807 第四个领域在于考察各种历史危机以及美国和美国领导人作出的选择,为何作出这样的而不是别的选择。这是一个存在主义的老生常谈:人的本质在选择中规定自身。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能够认清美国历史中的重要转折点吗?我们能了解促使我们作出或没有作出某些选择的原因吗?(例如:干涉朝鲜的决定,在麦卡锡主义面前表现出的怯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把出生在美国的日本人关进集中营,等等。)
1702243808
1702243809 这些探索也许比主张用隐喻的和形而上学的观念来观察美国更缺少文学的吸引力,但是只有这些探索才是既忠实于美国经验的过去,又允许对美国经验的特性和共性具有更广阔的视野。
1702243810
1702243811 [1]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思想家、作家,著有《蒙田随笔》三卷。——译注
1702243812
1702243813 [2]柯尔律治(1772—1834):英国湖畔派诗人、批评家,1794年与骚塞相识,合作完成三幕剧《罗伯斯庇尔的覆亡》,另著有《老水手行》、《文学传记》、《忽必烈汗》等名篇;骚塞(1774—1843):英国湖畔派诗人,著有《圣女贞德》、《审判的幻影》等。——译注
1702243814
1702243815 [3]麦克斯•勒纳(1902—1992):全名为麦克斯韦尔•艾伦•勒纳(Maxwell Alan Lerner),美国记者、专栏作家和学者,著有《作为一种文明的美国》等著作。——译注
1702243816
1702243817 [4]詹姆斯•布赖斯(1838—1922):英国历史学家、自由党政治家。——译注
1702243818
1702243819 [5]哈罗德•约瑟夫•拉斯基(1893—1950):英国马克思主义者、政治理论家、经济学家和作家,曾担任1945—1946年英国工党主席,1926—1950年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著有《主权问题研究》、《现代国家的权威》、《从洛克到边沁的英国政治思想》、《卡尔•马克思》、《政治语法》、《共产主义》、《现代国家的自由》、《民主危机》、《国家理论与实践》、《美国总统制》、《反思当代革命》、《信仰、理性和文明》、《美国民主》、《欧洲自由主义的兴起》等。——译注
1702243820
1702243821 [6]亨利•詹姆斯(1843—1916):美国小说家。——译注
1702243822
1702243823 [7]威拉•凯瑟(1873—1947):美国小说家。——译注
1702243824
1702243825 [8]艾伦•泰特(1899—1979):美国作家。——译注
1702243826
1702243827 [9]约翰•克罗•兰色姆(1888—1974):美国文艺批评家,著有《新批评》等。——译注
1702243828
1702243829 [10]温德姆•刘易斯(1882—1957):英国画家和作家。——译注
1702243830
1702243831 [11]以赛亚•伯林(1909—1997):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著有《卡尔•马克思》、《概念与范畴》、《自由四论》、《维柯与赫尔德》、《俄国思想家》、《反潮流》、《个人印象》、《人性的曲木》、《现实感》等。——译注
1702243832
1702243833 [12]鲁思•本尼迪克特(1887—1948):美国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著有《菊与刀》等。——译注
1702243834
1702243835 [13]罗伯特•K.默顿(1910—2003):美国社会学家、科学社会学奠基人、结构功能主义流派代表人物,著有《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大众信念》、《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在巨人的肩膀上》、《论理论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社会学的矛盾选择及其他文集》、《科学社会学散忆》、《社会研究与从事专门职业》等。——译注
1702243836
1702243837 [14]爱德华•希尔斯(1910—1995):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译注
1702243838
1702243839 [15]艾瑞克•H.艾里克森(1902—1994):美国心理学家。——译注
1702243840
1702243841
1702243842
1702243843
1702243844 意识形态的终结:50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 [:1702242039]
1702243845 意识形态的终结:50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 第六章 身份政治学和新的焦虑——论“激进右派”和50年代意识形态
1702243846
1702243847 20世纪中叶,美国在许多方面是一个混乱的国家。令人奇怪的是,这种混乱不是产生于萧条,而是产生于繁荣。与繁荣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简单观念相反,美国的经验显示,繁荣带来了新的不安、紧张和危机。大多从18世纪和19世纪美国经验中得出的传统政治分析在新情况面前显得有点儿不知所措。因此在麦卡锡主义面前产生了困惑和神秘化。
1702243848
1702243849 人们通常从三个立场来看待美国的政治:第一,选民结构的作用;第二,民主传统的作用;第三,利益集团、宗派或阶级的作用。
1702243850
1702243851 也许美国政治结构的决定性事实是两党制。每一个政党好像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几百个小商贩吆喝着招揽生意。生活在市场内的人可以自由流动,很容易领到营业执照。但是一切交易必须在帐篷里进行,那些想在帐篷外边叫卖的人注定没有销路。当人们考虑美国生活中令人注目的这个事实时:美国已经产生了无数的社会运动,上述两党制的特点就显得极有意义。但相对来说,几乎没有能够长期存在的政党。与欧洲人的政治生活相反,极少有社会运动能够把其领导团体转变为永久的政党。这也是美国生活既流动变化又平安稳定的原因之一。改革团体从世界语提倡者到素食主义者,从银元拥护者到保守主义者,从托拉斯主义者到57种不同的社会主义者。这些团体富于热情却思想单纯,他们已经形成了第三党——绿背党(Greenback Party)[1]、反垄断党、平等权利党、禁酒党、社会劳工党、联合劳动党、农民劳动党、社会主义政党。但是没有一个党是成功的,而且几乎没有一个党能长期存在。
1702243852
1702243853 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选举制度的强制作用。以美国和加拿大中西部的怪现象为例。中北平原的麦农有着国家分界线无法分割的相似的文化观念,并且面临着共同的经济问题。然而加拿大麦农在艾伯塔组成了一个社会信用党,在莎斯喀彻地区组成了合作联邦联合会,一种“党派机构”之外的运动,而他们的北达科他兄弟们在发现不可能组织社会主义政党之后,只能在共和党内部组成超党派联盟。
1702243854
1702243855 这些强制性选举结构因素使无论是左的或右的抗议运动在美国生活中的作用都受到了明显限制。(一位美国政客说道:“如让我来制定法律的话,我才不管人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1936年的右翼莱姆基—考夫林运动和1948年左派华莱士进步党失利的原因,也为工会和民主党之间的新基础联盟作出了合理解释。无论工联主义者对在美国成立一个劳工党怀着多么热烈的希望,但是他们在1954年11月举行的工业组织代表大会上却为鲁瑟(Walter Reuther)所破灭。鲁瑟当时在回答运输业领袖迈克•奎尔(Mike Quill)时指出,从美国选举制度的性质看,第三党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是每一次社会运动得到的教训。希望在美国影响或抗拒社会变革的任何一个社会运动都不得不在两党之内进行运作。这个事实本身就为这些党派规定了地位。
[ 上一页 ]  [ :1.7022438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