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270498e+09
1702270498
1702270499 马小辫者,老得仅剩几颗牙的老地主而已。
1702270500
1702270501 阶级斗争以话剧的形式演绎到了只有三口人的家庭中,年轻的女婿与贪小便宜的丈母娘之间“原来”也存在着寻常日子里的“阶级斗争”。
1702270502
1702270503 阶级斗争也进行到了公社的海椒地里,这次英勇斗争的主角是少年——他发现也同样老得仅剩几颗牙的老地主偷了几个海椒。阶级斗争既然必须以“坚决斗到底”的原则来进行,结果是不敌老地主的少年被掐死了——以真人真事为素材的话剧在全国上演,每一个观看了的少男少女的头脑中都从此不由自主地绷紧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一根弦。
1702270504
1702270505 “对敌人要像寒冬一样残酷无情”——这句令人不寒而栗的话成为了时代教义。
1702270506
1702270507 由于缺少宗教情怀的影响;也缺少“好人文化”的熏陶;“人性论”在文化之界内界外被批得体无完肤;那么到了“文革”时期,暴力行径比比皆是简直自然而然,不那样反倒怪了。
1702270508
1702270509
1702270510
1702270511 八十年代亦即新时期以来,“新人”形象首先出现在某些“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中。《天云山传奇》中的罗群与冯晴岚,能够在极左年代恪守起码的独立思想、人性和人格原则,当然在个人品质方面具有绝不肯让渡的“新人”特质。虽然根本不可能,但请允许我来假设——如果这样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恰恰及时出现于“文革”中,那么在我看来,其所体现的文化自觉将是光芒万丈的,价值远在《父与子》、《怎么办》之上。还有《芙蓉镇》,还有《平凡的世界》、《沉重的翅膀》,等等。虽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现实中人重新定位人何以为人存在疑问,但“新好人”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一事实,却足可令梁任公泉下得慰了。
1702270512
1702270513
1702270514
1702270515 倘中国有一个由恪守独立思想,在人性方面发乎本能的善良,在人格方面当仁不让地正义的人们形成的群体,我是多么的愿意跻身其中而引以为荣,而与时俱进!
1702270516
1702270517 但我长期望寻,望得眼都累了,却并没望到过。
1702270518
1702270519 具有“独立思想”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但却未必各个善良,有的甚至很不善良,也谈不上有多少正义感。
1702270520
1702270521 与他们相比,我倒宁肯与那些虽无什么独立思想可言,甚至几无思想习惯,心灵里却似乎先天具有“善根”的人为伍。
1702270522
1702270523 中国的“新人”也越来越多了,但在他们的新的服裳之下,我看清了比“旧人”更旧、更丑陋、不可救药的心性。
1702270524
1702270525 美国电影中反复出现过坏得难以想象的坏人。
1702270526
1702270527 但美国乃至整个欧洲人中的大多数确信——那不是真的。即使真有那么坏的人也是个别现象,生活中还是好人多。
1702270528
1702270529 中国小说或电影中一旦出现较好一点儿的人,尤其反映现实生活一类——看后的中国人会想:那不是真的。即使真有也是个别现象,真实的生活中才没几个真的好人。
1702270530
1702270531 我想,八十年代曾在泉下欣慰一时的梁任公,后来又郁闷得恨不能再死一回了吧?
1702270532
1702270533 但是我已不太相信“好人文化”或能培育出成批的“新好人”的传说。
1702270534
1702270535 但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的笔在批判现实的同时,每稍一歇搁,转而便写一个又一个的好人,或感觉到的,或听说的,即使他们只不过好那么一次、好那么一时、好那么一点儿。
1702270536
1702270537 因为我知道,好人在中国绝对并没绝种。
1702270538
1702270539 我不写好人,对不起好人的存在。让善的种子永远在我的文字中发芽、生长,对我也是不那么做“就会感到烦恼”的事。“行为艺术”而已。
1702270540
1702270541
1702270542
1702270543 我相信——“精神变物质”这一句话。对于“好人文化”和好人的关系也是如此。“好人文化”如果影响了某些人,善良会沉淀在他们的身体里形成物质性的好人基因。那么他们的下一代一出生便也先天具有好人基因了,亦即民间所言“善根”。
1702270544
1702270545
1702270546
1702270547 在2008~2010年创作《知青》的过程中,我确乎是将我的“好人文化”之理念全盘地“种牛痘”般地刺种在那些知青人物的心里了。我预料到那将会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但我当时的想法是:管那些呢!让我所感恩的好人们先在我的笔下活起来!何况即使在“文革”中,我自己便结交了多少好人啊!他们使我不以一篇题为《感激》的散文纪念便感觉罪过。
[ 上一页 ]  [ :1.7022704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