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272176
1702272177
创作美,奉献美于别人,是热爱艺术的人们的欣慰。
1702272178
1702272179
我愿此雅集之正式出版,带给王锋、樵父、王松、魏杰如微醉般的欣慰。
1702272180
1702272181
我愿陕北乃至全中国,多些亲近艺术而又保持“素心”的青年!
1702272182
1702272183
终南虽是山,“素心”可容其大也。
1702272184
1702272185
1702272186
1702272187
1702272189
忐忑的中国人 13.我愿意再去一次的地方
1702272190
1702272191
几乎人人都知道,贵州有一处著名的风景——黄果树瀑布。
1702272192
1702272193
但是知道贵州还有一处美丽的地方叫平塘的人,想来就不那么多了。
1702272194
1702272195
平塘是贵州一个县的名字。
1702272196
1702272197
到了贵州的人,如果仅去看过了黄果树瀑布,而竟没同时也到平塘去领略一下那里的迷人风光,我以为该算是一种遗憾,甚至也可以说,该算一种损失。
1702272198
1702272199
我如此赞美平塘,乃因我这个只到过贵州一次的人,与别人们恰恰相反;没去看黄果树瀑布,却在平塘勾留往返整整一天。
1702272200
1702272201
此前,我对贵州的了解,是相当模糊的。
1702272202
1702272203
在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我的父亲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建筑工人,曾经在贵州的山岭间工作和生活过多年。那是所谓“大三线建设”的年代。
1702272204
1702272205
当年,我以一个小学生的稚拙的字体,在许多信封上写下过“贵州”两个字……
1702272206
1702272207
后来,我从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风光纪录片中,看到过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当年,《人民画报》的第一期,还曾以黄果树瀑布作为封面……
1702272208
1702272209
再后来,“贵州”二字和我的一位大学同学莫贵阳的名字连在了一起。他自然是贵州人,我们友情深笃。莫贵阳毕业后被分配在贵州人民出版社,由而我开始熟悉了贵州的邮政编码和长途电话区号……
1702272210
1702272211
近两年我与“贵州”二字的关系又加深了——因为半个多世纪以前,即日军侵华时期,北大、清华等高校迁往云南,组成“联大”;当年,闻一多便是从云南去往贵州,接他的夫人高真和几个孩子的。我创作电视剧本《缪斯之子》,间接触摸到了当年贵州的脉象……
1702272212
1702272213
然综上所述,都只不过是我与“贵州”二字的间接亲密而已。
1702272214
1702272215
直至不久前的贵州之行,才终于使我对贵州有了一种较为感性的认识。
1702272216
1702272217
平塘——对我而言,它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地方。确切地说,是贵州黔南地区的一个小县,但却是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那一类,决然不是“80后”的“新生代”。
1702272218
1702272219
作为观光者的人,仅在平塘县城内走走看,那么他或她其实并不会感觉到,这一座小县城与西南各省的小县城有什么区别。所以,一定要逛逛它的沿江路段,只有那样,才会领略它水绕山环的妩媚。
1702272220
1702272221
我不想将平塘与威尼斯相提并论。事实上相比于威尼斯,平塘很小,而且也根本不能说是一座水城。但是,若将平塘比作小桂林,那么它倒真是有些当之无愧的。因为在全国很难找到另一座城市,会像平塘那样几乎完完全全地被一条河水围住了。平塘和那一条河水的关系,像一条曲线和一个实心圆的平面几何关系。曲线自然便是那一条温柔的河,如同打了一个结,将县城系在结中了。相比于某些空气污染严重的大城市,生活在平塘的人们,显然是享受着一种难得的福气,那里的空气指数一向优良呢!
1702272222
1702272223
从县城驱车半小时,便到达了古代地质化石公园。
1702272224
1702272225
这是中国很特殊的一处园址。因为它只有入门处,而没有另一处出去的门。也不可能有另一处出去的门。入得门来,便进入了山区。人即使走上一天,还是山区。再走上一天,也仍是山区。那是风光旖旎的山区。每隔百步,眼前便有不同的景观。可以肯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将那公园逛遍过。一言以蔽之,它当得起是另一处九寨沟。
[
上一页 ]
[ :1.70227217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