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300252
1702300253
1702300254
1702300255
图6-2 知识子系统
1702300256
1702300257
·获取
1702300258
1702300259
·创造
1702300260
1702300261
·储存
1702300262
1702300263
·分析和数据挖掘
1702300264
1702300265
·转移和传播
1702300266
1702300267
·应用和验证
1702300268
1702300269
以上六个子环节不停运作和交互作用,组织学习就会收到效率和效果。这些环节不是一先一后的顺序,也不是相互独立的:信息应该在多个环节里传递,且在不同环节里传递的时间框架不同。知识管理必须始终服从于认知过滤的规律,既包含主动的活动也包含被动的活动。知识管理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成功的学习型组织运用系统的方法和技术,引导知识在所有六个环节里传递。
1702300270
1702300271
获取知识
1702300272
1702300273
为了更好达成工作绩效,人们越来越需要从各种途径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组织也从内部和外部来源建立其知识基础。
1702300274
1702300275
获取内部知识
1702300276
1702300277
员工对企业的一项主要抱怨是企业不在意他们的知识,企业也经常诧异于发现员工头脑中所储存的智力资本,野中(Nonake,2008)称之为“隐性知识”。
1702300278
1702300279
隐性知识的来源包括个人专长、记忆、信念和假设,虽然这些隐性知识对组织可能有价值并且难于表达出来和解释清楚,但给组织带来的好处却是巨大的。美国铝业、东芝和麦肯锡等公司在采集员工知识方面展现了显著能力和创造性。
1702300280
1702300281
组织可能会采取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搜寻内部知识。一方面,允许信息在组织内部自由地向上渗透或向下流动;另一方面,主动出击搜寻信息,对搜寻到的信息进行反思,转变成实用的知识。3M公司在用后一种方式搜寻内部信息方面堪称典范,该公司发展出从“板凳科学家”(Bench scientist)那里探寻信息的能力。通过灵活的组织架构和对分享工作信息的强调,公司获得了丰富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创新的知识和有市场价值的产品。
1702300282
1702300283
一个部门从另一个部门的经营活动中吸取经验,这样的高附加值活动是组织内部知识的重要来源。通过汲取员工的知识、共享学习体验和实施持续变革,组织可以获取内部知识。
1702300284
1702300285
获取外部知识
1702300286
1702300287
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任何组织都不能独占和享用所有的高效率运营实践和优秀的创意。要成为市场领导者,企业需要向外看才能持续改进和得到新的创意。在当今高度灵活的市场中,诸如“如果不是我们发明的,那就不会好到哪里去”的旧观念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企业没有必要重复发明人家已经做过的事,现实的呼唤是“购买、适应和超越”。企业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捕捉外部信息:
1702300288
1702300289
·以其他企业作为标杆。
1702300290
1702300291
·参加研讨会。
1702300292
1702300293
·雇用咨询顾问。
1702300294
1702300295
·阅读报纸、期刊和网上文章。
1702300296
1702300297
·观看电视、视频和电影。
1702300298
1702300299
·追踪经济、社会和技术趋势。
1702300300
1702300301
·从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和其他来源收集资料。
[
上一页 ]
[ :1.7023002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