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415745
O2的公关团队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这次危机,还离不开公司对他们的信任。公司从未对团队所发推特逐条监管,也没有规定团队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策略,只是隔上几周才进行一次评估,确保团队还在正轨上。这种管理方式给了克里斯和他的同事很大的发挥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情况随机应变。格林告诉我:“我根本不知道他们在发些什么,监管过细可不明智。作为上司,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员工。”
1702415746
1702415747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些有关信任的故事。
1702415748
1702415749
一天,美食评论家凯特·克拉德(Kate Krader)和大学好友在曼哈顿一家高档餐厅用餐,她们回想起了大学时代一种名叫“啤里麦”的学生套餐,包含啤酒和麦片,言语之中满是怀念。一个服务员无意间听到了,他悄悄根据克拉德的描述临时准备了两份,准备给两位客人一个惊喜。这位美食家品尝了一口巧克力味道的波特啤酒,不由得赞叹“鲜香可口、回味悠长”。这位服务员用两份简单的套餐便成功“收买”了客人,让那些费尽心机讨好顾客的顶级餐厅又是羡慕又是嫉妒。这位服务员只是运气好吗?当然不是,他之所以能够打动顾客,是因为他能够随机应变去迎合顾客的口味。同时,这也和餐厅的管理离不开,试想如果餐厅禁止服务员即兴发挥,他还敢擅作主张为客人奉上惊喜吗?
1702415750
1702415751
一家公司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学会放手,必须给予员工即兴发挥的空间,美国最大的卖鞋网站Zappos便是榜样。一位女顾客为丈夫买了一双鞋子,但是她丈夫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去世了,于是她想退货。接电话的客服代表知道情况后,不但接受了请求还立刻定了一束鲜花送给失去丈夫的她。一位伴郎网购了一双鞋子参加婚礼,结果邮递出了问题,没有按时送到,眼见婚礼的日子马上就到了,Zappos客服赶紧又用特快专递免费寄出了一双。还有一次,一位拉斯韦加斯顾客从离Zappos公司总部不远的地方打来电话,因为他想买的鞋子已经没有库存了,客服代表在附近的购物中心、自己的竞争对手那里找到了同样的型号,挂断电话后,客服立刻跑去购物中心买下那双鞋子然后亲自送到顾客那里。
1702415752
1702415753
当然,这样的待遇并不是每一位客户都有,否则Zappos迟早要破产。以上这些情况都具有特殊性:鞋子是买给我丈夫的,可是他去世了;明天就要举行婚礼了,可是你们的邮递出了问题;我就住在离你们总部几公里远的地方,可是我买不到我想要的型号。这些特殊情况意味着Zappos的客服代表必须随机应变,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具体应对,如果继续按照标准流程办事,公司只会失去客户的信任,给人留下不近人情的印象。客服客服,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倾听客户、服务客户吗?
1702415754
1702415755
迈尔斯曾把爵士音乐的即兴创作过程描述为“给耳朵创造空间和自由”。请注意,并不是给演奏创作空间和自由,而是给耳朵——聆听其他乐手的弹奏,内心产生一番共鸣,然后通过手中的乐器给予回应。如果我们愿意静下心来仔细聆听,我们都可以获得这样的空间和自由。不管我们是在做演讲,在餐厅做服务员,还是在公司做客服,很多时候都需要随机应变:周围的声音,顾客的语气,观众的反应,甚至天气,这些都是影响因素。有时候,演讲者才说完第一句话,便能从观众的肢体动作、笑声甚至呼吸中判断接下来该讲些什么了。
1702415756
1702415757
有一种喜剧表演形式叫即兴喜剧,又称“假面喜剧”,源自16世纪的意大利。训练有素的即兴喜剧家都养成了“从不拒绝”的习惯,比如在与人对话时,他们会不断打开新的话题,而不是将其终结。即兴喜剧家从不说“不”,相反,他们总是说“是的,而且……”。这种对话方式能够帮助他们“进入对方的世界”。
1702415758
1702415759
“从不拒绝”这一习惯,并不局限于客服和喜剧领域,它还有更加广泛的用途,比如——带孩子。
1702415760
1702415761
周五的时候,我正在厨房刷盘子,8岁的女儿萨曼莎冲到厨房两眼发光,冲我尖叫:“妈妈,妈妈,衣柜里藏着一只怪兽!”要是以前,估计我会立刻将女儿带回现实,直接告诉她:“宝贝儿,世界上哪有什么怪兽,那只是你的想象而已”。但是,我想起了即兴喜剧家的习惯——“从不拒绝”。我放下盘子,转过身对女儿说:“真的吗?赶紧,我们去抓怪兽!”我陪女儿走到衣柜,和怪兽来了一次“正面交锋”:我们一把抓住怪兽,又兴奋又紧张,我们不停给怪兽挠痒痒,怪兽受不了逃走了。我和女儿一起经历了一场刺激的冒险。在此之前,我总是直接否定萨曼莎的想象,失去了很多和女儿相处的乐趣。感谢“拒绝说不”,我学会了如何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即兴发挥。
1702415762
1702415763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段有趣的对话。
1702415764
1702415765
维吉尼亚:(小狗格斯正在花园里刨坑埋一块骨头,维吉尼亚指着格斯)它好拼命。
1702415766
1702415767
蒙迪:没错儿,格斯在忙着挖洞,你知道吗,格斯想开一个煤矿,你愿意去它那里工作吗?
1702415768
1702415769
维吉尼亚:(咯咯地笑)我……
1702415770
1702415771
蒙迪:要去格斯的煤矿工作吗?
1702415772
1702415773
维吉尼亚:煤矿?可是我从来没有在煤矿工作过。
1702415774
1702415775
蒙迪:我知道。可是你得去呀!不然你拿什么付账单,你需要钱啊。
1702415776
1702415777
维吉尼亚:(笑着说)我不去。
1702415778
1702415779
蒙迪:好吧,那我们得通知格斯停止作业。过来,格斯,别挖了,维吉尼亚不想去当矿工,听见没有,别挖了。
1702415780
1702415781
蒙迪是一名即兴表演家,而维吉尼亚是蒙迪的岳母,可怜的她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饱受折磨。蒙迪通过这段有趣的即兴对话走进了岳母的世界,他没有“拒绝”岳母。医学上,这种疗法被称为“确认疗法”,虽然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该疗法行之有效,但是就已经搜集到的证据而言,它确实能够减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不安、抑郁和狂躁。和确认疗法相比,传统疗法总是一遍又一遍告诉患者今天是星期几、他们住在哪里、他们的名字叫什么、家庭照片里谁是谁,这样做会让患者感到沮丧、生气,本质上这是一种告诫,是在拒绝进入患者的独特世界。相比之下,“确认疗法”有趣、人性得多。
1702415782
1702415783
记者查纳·约菲–沃尔特跟踪记录了蒙迪、维吉尼亚以及蒙迪的妻子、维吉尼亚的女儿凯伦·斯托布之间的相处。凯伦也是一位即兴表演家。查纳发现“确认疗法”也是有代价的,特别是对于凯伦而言,简直是一种心理折磨。凯伦的生活充满了有关维吉尼亚的美好回忆,要进行确认疗法,就得全盘否定这些美好回忆。而蒙迪没有这一烦恼,维吉尼亚也没有,因为她的记忆已是一片空白。所以,蒙迪可以很好倾听、接受并进入维吉尼亚的新的世界,但是凯伦不行。虽然无法帮助自己的母亲,但凯伦现在在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人员怎么实践确认疗法,怎么和患者展开一段有趣的即兴对话。
1702415784
1702415785
倾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对于处境和凯伦一样的人来说,要失去的太多。一次美好的对话对人的大脑要求相当高,倾听之后的即兴反应过程会相当混乱、充满挑战和刺激。一次美好的对话是一次难得的享受,充满惊喜。英国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Gilbert Ryle)说:“戏剧性的场合需要戏剧性的对话,否则便不能称之为对话。”
1702415786
1702415787
从《泛蓝调调》到那对挠痒赶走怪兽的母女,即兴创作的过程短暂、刺激、充满人性。但是,即兴创作也有危险的一面,珠宝大亨拉特纳的口无遮拦令人记忆犹新,他的笑话就是一个悲剧。失去珠宝帝国后,拉特纳尝试东山再起,开了健身连锁店,但是他依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拉特纳最后得了重度抑郁。事情已经过去了整整25年,拉特纳依然懊悔不已:“总有人问我是否后悔说出那些话,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我失去了一切!”
1702415788
1702415789
即兴发挥涉及的风险让我们犹豫不断、畏缩不前,因而不敢冒险放手一试,可是,不去冒险就真的不会有风险吗?
1702415790
1702415791
拉特纳脱口而出将自家产品形容为“垃圾”,这个可不是即兴创作的错,相反,这个玩笑是他精心准备的,拉特纳在不少场合都讲过,只不过都没给他造成麻烦。可这一次,侥幸不再。演讲之前,拉特纳征求了不少意见,几个人建议他还是小心为妙,还有几个人鼓励他放开胆子讲,他们认为拉特纳可以利用这一自嘲让观众爱上他,演讲的那天晚上,拉特纳确实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可是,当第二天他讲的笑话登上各大报刊头条时,事情变质了。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中,很多珠宝商都朝不保夕,拉特纳的笑话被认为是在嘲笑竞争对手。
1702415792
1702415793
拉特纳的下场并不是没有准备好导致的,而是他的判断力太糟糕。这一笑话是拉特纳特意为之,错就错在他没能审时度势,他的下场和即兴创作真没有因果关系。
1702415794
[
上一页 ]
[ :1.7024157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