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415845e+09
1702415845 马丁和他的助手提前准备了一份打印稿,标题为“和所谓的‘秩序’说再见”。马丁希望通过演讲尽可能联合白人盟友,反驳马尔克姆之流在争取民权时煽动散布暴力、仇恨、黑人优越主义和种族主义,同时马丁还要响应肯尼迪总统提出的《民权法案》,要考虑的政治因素实在太多了。马丁的内心忐忑不安,他不知道自己的演讲会带他走向成功还是毁灭。当时还有其他几位演讲人,每个人只有7分钟的时间,马丁也不例外。所有这些客观因素都要求马丁做好充足的准备。
1702415846
1702415847 “和所谓的‘秩序’说再见”听上去过于正式,不够好。“和……说再见”像是一首散文诗,“所谓的‘秩序’”又过于笨拙。果不其然,观众听着马丁的演讲内心却未起波澜。还好,演讲接近尾声的时候,打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姗姗来迟:“直到公平和正义像一股洪流在美国的国土上自由奔流,否则,别想让我们放弃!”观众沸腾了。马丁低头看了看稿子,接下来要说的话显得苍白而做作:“所以今天,让我们以国际民权运动一分子的身份回到自己的城市”。马丁实在开不了口,他决定放手一搏、即兴发挥:“让我们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亚拉巴马去,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回到佐治亚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去,要心中有数,这种状况是能够也必将改变的,我们不能陷入绝望而不能自拔。”
1702415848
1702415849 马丁的身后站着他的朋友和同事,他们意识到马丁已经脱离了原稿,眼看观众的情绪已经高涨,接下来马丁要说的每一个字都至关重要,决定性的时刻到了。这时的马丁正在脑海中苦苦搜寻能将观众的情绪进一步推向高潮的话语。
1702415850
1702415851 也就在这时,马哈丽亚·杰克逊向马丁喊道:“告诉他们你的梦想!”马哈丽亚是指前几个月马丁一直对教堂会众所讲的梦想,这是一个关于美好明天的梦想,是一个关于黑人和白人和谐共存的梦想。面对着直播镜头、面对着满心期待的观众,马丁知道该怎么做了:
1702415852
1702415853 朋友们,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之中。
1702415854
1702415855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真理是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1702415856
1702415857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1702415858
1702415859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1702415860
1702415861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1702415862
1702415863 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1702415864
1702415865 今天,我有一个梦想。
1702415866
1702415867 “和所谓的‘秩序’说再见”已被所有人遗忘。马丁的即席之作震撼了整个20世纪,被人们永远铭记于心,它的名字叫“我有一个梦想”。
1702415868
1702415869 [1]99便士约合10元人民币。——编者注
1702415870
1702415871 [2]“改建”一词意味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用在这里实属夸张。当时负责改建的工程师弗雷德·莱克(Fred Laico)说唱片公司“连打扫都懒得,更别提装修了。事实上,老教堂一切保持原样,包括那幅歪歪倒倒、铺满灰尘的帷帘”。用“脏乱差”形容这个录音棚也不为过。
1702415872
1702415873 [3]《泛蓝调调》并不是一朵凭空绽放的花。和科学家埃雷兹·利伯曼·艾登(Erez Lieberman Aiden)一样,迈尔斯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尝试了很多音乐风格才创作出了调试爵士乐。迈尔斯曾就读于茱莉亚音乐学院,制作过欧洲古典音乐,还在不同乐队演奏过不同风格的爵士乐。在《泛蓝调调》发行之前,迈尔斯已经开始开垦适合“花朵”绽放的土壤。就在《泛蓝调调》发行前一年,迈尔斯去巴黎见了他的旧情人、法国演员朱丽叶·格雷科(Juliette Greco)。朱丽叶介绍迈尔斯认识了年轻导演路易·马勒(Louis Malle)。马勒抓住这次见面的机会,成功说服迈尔斯为其第一部电影《通往绞刑架的电梯》(Ascenseur pour L’échafaud)配乐。于是迈尔斯临时组建了一支乐队,花了一个晚上一边看电影一边即兴为其配乐。
1702415874
1702415875 [4]1956年,迈尔斯签约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但是他还没有履行完和名望唱片公司的合约条款,于是迈尔斯在两天的时间内赶录了四张专辑:《戴维斯五重奏——放松》《戴维斯五重奏——发泄》《戴维斯五重奏——工作》《戴维斯五重奏——烹饪》。单从专辑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录制的匆忙,但是这四张专辑仍然广受好评。
1702415876
1702415877
1702415878
1702415879
1702415880 混乱:如何成为失控时代的掌控者 [:1702414773]
1702415881 混乱:如何成为失控时代的掌控者 第五章 出奇制胜
1702415882
1702415883 “只要能拔掉这颗眼中钉,其他都无所谓!”
1702415884
1702415885 沙漠之狐隆美尔、商业奇才贝佐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战场、商场和政坛中,如何制造混乱去迷惑敌人、取得胜利。
1702415886
1702415887 1915年1月末的一个深夜,德国决定对法国东北部马恩省比纳尔维尔市附近的法国军营发动突袭,负责行动的是德国陆军第三营,共有千名士兵。同时,三营九连接到命令,要求其200名士兵作为先锋队,穿过一条阴湿、冰冷、宽4英尺(约1.2米)的地下掩体向敌军推进。第九连的连长渴望升官晋爵,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他的名字叫埃尔温·隆美尔(Erwin Rommel),时任陆军中尉。
1702415888
1702415889 接到命令的隆美尔迅速率领手下向法军前线推进。九连士兵曾一度被敌方的枪林弹雨困在原地,但隆美尔觉得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火速推进,趴在原地无异于等死。法国士兵见到德军如此勇猛,吓地落荒而逃。德国士兵在硝烟中隐约看见穿着红色上衣和蓝色裤子的法国士兵四处逃窜。隆美尔乘胜追击,带领手下迅速攻破法军第一道防线,紧接着是第二道、第三道,途中遇到法国逃兵统统击毙。为了进一步深入敌营,隆美尔钻进了法军构筑的带刺铁丝网,就在此时,他发现手下没一人跟上,这些士兵心里清楚穿越铁丝网意味着送死。隆美尔被迫折回,他威胁副连长:“要是再敢违抗命令,我立刻枪毙你!”
1702415890
1702415891 在隆美尔的威逼下,第九连终于成功深入敌阵,他们接连占领了四处掩护阵地。随后,隆美尔向第三营总指挥发去消息请求派兵支援。隆美尔和手下埋伏好,趁法军整营撤退时从左侧伏击他们。但是毕竟寡不敌众,法军很快发现了隆美尔,向他逼近。隆美尔知道如果援军再不出现他就会沦为法军俘虏。这时,隆美尔的手下向他喊道:“我军第三营放弃了进攻,第九连已经被法军包围了!”
1702415892
1702415893 进退两难的隆美尔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坚守,直到弹药耗尽后投降;要么冒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敌军炮火,穿越重重障碍撤退。隆美尔两个都没有选,相反,他带领手下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法军目瞪口呆,没反应过来。隆美尔抓住时机带领手下再次穿越铁丝网向德军阵地撤退。等到法军回过神来,隆美尔他们已经逃到了300码(约275米)开外的地方,想追也追不上了。这次突围中,隆美尔手下没有一人阵亡,也没有一位伤员掉队。
1702415894
[ 上一页 ]  [ :1.7024158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