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415891e+09
1702415891 在隆美尔的威逼下,第九连终于成功深入敌阵,他们接连占领了四处掩护阵地。随后,隆美尔向第三营总指挥发去消息请求派兵支援。隆美尔和手下埋伏好,趁法军整营撤退时从左侧伏击他们。但是毕竟寡不敌众,法军很快发现了隆美尔,向他逼近。隆美尔知道如果援军再不出现他就会沦为法军俘虏。这时,隆美尔的手下向他喊道:“我军第三营放弃了进攻,第九连已经被法军包围了!”
1702415892
1702415893 进退两难的隆美尔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坚守,直到弹药耗尽后投降;要么冒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敌军炮火,穿越重重障碍撤退。隆美尔两个都没有选,相反,他带领手下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法军目瞪口呆,没反应过来。隆美尔抓住时机带领手下再次穿越铁丝网向德军阵地撤退。等到法军回过神来,隆美尔他们已经逃到了300码(约275米)开外的地方,想追也追不上了。这次突围中,隆美尔手下没有一人阵亡,也没有一位伤员掉队。
1702415894
1702415895 比纳尔维尔一战为隆美尔迅速成长为一位机动作战大师奠定了基础。隆美尔认为,在战场上,将领不仅应该从混乱中寻找机会,还应该主动制造混乱、制造机会。隆美尔行动敏捷,经常独立作战,趁敌人还未反应过来迅速找到突破口,他会利用每一个突破口给敌人制造更多混乱,为自己争取更多机会。
1702415896
1702415897 隆美尔的战术虽然敏捷、迅速、出敌不意,但是也有一定的风险,在迷惑敌人的同时可能也会迷惑自己人。于是,隆美尔经常陷入孤立作战的危险境地,此时他的手下四处分散、彼此失联,甚至精疲力竭、弹尽粮绝。然而,隆美尔却很少吃败仗,因为他的手下只是些许迷惑,而他的敌人则是十分困惑。
1702415898
1702415899 隆美尔善于制造混乱,创造战机,因此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他总是能在敌人迷惑他之前成功迷惑对方,因此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称号。军事奇才隆美尔的战术不仅适用于战场,还适用于其他领域。
1702415900
1702415901 在任何竞争中,你只有打败敌人才能获得胜利。有时候,你的对手可能只是一个物理参照,比如百米短跑运动员只需盯着终点线奔跑,不用去理会其他选手。但是更多时候,你的对手是活生生的人——围棋手、拳击手、军事指挥官、商业领袖、政治家,你可不能忽视他们,想赢就得制造机会让他们输。
1702415902
1702415903 由史泰龙导演兼主演的电影《龙拳虎威2》(Rocky II)里面,左撇子拳击手洛奇在对阵拳王阿波罗时,改用右手出拳,结果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人肉沙包。但是在最后一个回合里,洛奇突然改成左手出拳,来不及反应的阿波罗被打得落花流水。暂时的失利并不要紧,只要最后的胜利属于自己。虽然在前面的回合里,阿波罗的拳头如雨点般打在洛奇身上,但是最后一回合左右手的突然切换让洛奇坐上了新一代拳王的宝座。
1702415904
1702415905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好莱坞电影中才有的桥段,那么我们来看看弗拉基米尔·克里钦科(Wladimir Klitschko)。克里钦科生于乌克兰,一共获得了28次拳王头衔,由于其重拳杀伤力巨大,所以绰号“钢锤博士”。2004年至2015年的11年间,克里钦科比赛从未失利,连续18次成功卫冕重量级拳王头衔。然而就在2015年11月,统治职业拳坛重量级十多年的克里钦科王朝走向灭亡。打败他的是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重量级职业拳击手泰森·福里(Tyson Fury)。此人很喜欢出风头,有一次他把自己打扮成蝙蝠侠去参加新闻发布会。赛前很多拳迷都不看好福里,但是福里却在比赛中途效仿洛奇,突然改用左手出拳,成功抢走了克里钦科的金腰带。
1702415906
1702415907 弗拉基米尔的哥哥维塔利·克里钦科(Vitali Klitschko)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弟弟很厉害,我清楚他的优势所在,只是面对福里,他完全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优势。”维塔利曾经也是一名拳王。拳击解说员史蒂夫·邦斯(Steve Bunce)说:“弗拉基米尔今晚的表现糟透了,是泰森·福里让他如此狼狈。”
1702415908
1702415909 拳击界流传着一种假说,由劳丽·雷蒙德(Faurie Raymond)提出:尽管左撇子总是处于下风,吃了很多败仗,但是他们总能在右撇子统治的拳击世界里一次又一次爆冷门。不管这一理论是否严密,它揭示的道理恐怕没人质疑:想要打败对手,关键不仅仅在于你的行动,更在于你的行动给对手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1702415910
1702415911 我们再来谈谈国际象棋。要问谁是当今最伟大的棋手,人们自然想到芒努斯·卡尔森(Magnus Carlsen)。卡尔森1990年出生,挪威人,最年轻的世界第一。卡尔森13岁时就战胜了当时的世界棋王卡尔波夫,被誉为神童,人称“棋坛莫扎特”,他书写的神话至今无人能超越。卡尔森的每一次问鼎似乎都轻而易举,他的后半盘尤其令人称道,好像一位凭空变出一座城堡的魔术师。但是有一点特别奇怪,卡尔森的每一步棋其实并不能算完美,但就是能杀敌于无形之中。
1702415912
1702415913 究竟是谁竟敢如此质疑当今棋王?——计算机国际象棋,也称弈棋机,也就是用计算机下国际象棋。这是现代科学与棋艺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计算机程序。目前能下国际象棋的计算机已能战胜90%以上的人类棋手,达到象棋大师的水平。通过对比计算机国际象棋和棋王卡尔森,便能得到上面的结论。
1702415914
1702415915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前职业国际象棋手肯·里根(Ken Regan)对比了弈棋机和世界一流棋手的表现。里根发现卡尔森的走棋和其他选手——比如另一位大师弗拉基米尔·克兰尼克(Vladimir Kramnik)——比起来并无明显优势,那为什么卡尔森能蝉联棋王宝座,而棋艺可以比肩计算机的克兰尼克就不行?答案其实和卡尔森的走棋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他的走棋给对手造成的影响。简单而言,卡尔森总是能够阻止对手发挥他们的最高水平。没错,卡尔森的头衔确实能震慑对手,给对手造成心理压力。没错,卡尔森还年轻力壮,在拉锯战中优势明显,经常拖垮对手。但是,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卡尔森之所以是卡尔森,是因为他的每一步棋都能给对手制造不小的麻烦。
1702415916
1702415917 另一位弈棋机研究学家盖伊·霍沃思(Guy Haworth)发现,卡尔森的战术是尽量让棋局复杂化,尤其是在对手承受时间压力的时候。霍沃思统计了棋手的“错误”,即棋手走棋逊色于计算机推荐走棋。卡尔森比赛时,错误主要集中在前40步。他很享受在比赛接近时限时,将对手和自己拉进一个错综复杂的棋局,好像一片迷雾密布的森林。卡尔森并不需要完美发挥,他只需要让对手发挥得比自己差即可。
1702415918
1702415919 作为军事家,隆美尔也有自己的战术,那便是在战场上制造混乱、寻找机会。这一战术使隆美尔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小小连长成长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最令人敬畏的元帅之一。
1702415920
1702415921 1917年,作为德军第三营第九连的连长,隆美尔带领手下800人隐藏在威尼斯北部山区一带,他们的任务是帮助野心勃勃的德军攻破由老练的意大利军队驻守的三道防线。其实狡猾的意大利本属同盟国,和德国处于同一战线,但是后来在英法的利诱下转投了协约国。
1702415922
1702415923 抵达山区后,隆美尔迅速开始侦察地形。他们发现了一条通向意军根据地的隐蔽山道,俘获了几个意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意军一处防守阵地。一场暴风雨突如其来,恶劣的天气加上复杂的地形使得进攻难上加难,但是隆美尔却将其视为天赐良机,因为肆虐的暴风雨恰恰可以掩护部队的行动。于是,隆美尔决定提前进攻,他率领全部手下通过那条隐蔽的山路向意军推进。第二天,隆美尔发动了突袭,捕获了很多战俘,占领了意军的根据地。
1702415924
1702415925 隆美尔率领区区800人便捕获了1500名意军战俘,大大挫伤了意军的士气。接下来,隆美尔在夜色的掩护之下又发动了多次突袭,投降的意军成倍增长。
1702415926
1702415927 一个黎明,隆美尔和意军因为抢夺一处有利地形——马塔杰尔山而交火。隆美尔冒着敌人的子弹在没有任何掩护的情况下带着几百人冲向山顶,凭借猎豹一般的速度抢占了这块高地。但是,隆美尔和战友高兴得太早,意军开始从四面八方向他们逼近,比纳尔维尔的悲剧再次上演。那一次,隆美尔利用法军排兵布阵之际,火速突破了敌人的包围。这一次,隆美尔是否能够再次战胜死神呢?
1702415928
1702415929 隆美尔的上级看到他们已经捕获数千俘虏,以为隆美尔已经打了胜仗,于是发出撤兵的命令,一些士兵听从了命令。隆美尔和手下再次被抛弃。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将领都会选择服从上级命令,立刻停火,集结剩余兵力,但是隆美尔可不属于大多数。相反,他认为尽管眼前十分混乱,逼近的敌军人数10倍于自己,但是优势依然在自己这方,必须立刻进行下一轮进攻,不能给士气低落的敌军喘息的机会。于是下一轮交战开始,隆美尔和手下冒着生命危险夺取的马塔杰尔山帮了大忙。
1702415930
1702415931 恶战持续了两天半,隆美尔和手下几百士兵以少胜多,又俘虏了9000多名意军,而隆美尔一方只牺牲了6位战友。隆美尔又一次准确判断了战情,在混乱中寻找时机突破了敌军的封锁。
1702415932
1702415933 隆美尔清楚机会稍纵即逝,为了抓住宝贵时机而制造一些混乱是值得的,尤其是对于善于利用混乱的一方来说。隆美尔的军事战略还可以启迪那些在商界和政界摸爬滚打的人。
1702415934
1702415935 1994年年初,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网络流量比同期增加了2000倍,这一爆炸性增长预示着无限商机。而当时,微软作为软件开发巨头却连自己的门户网站都没有,更别提开发网络搜索引擎了。如果隆美尔是商人,他一定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准会笑话微软的迟钝。结果,一个在华尔街工作的年轻计算机科学家接住了这块馅饼,他就是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全球最大网上书店亚马逊(Amazon)的创始人。
1702415936
1702415937 “将创意付诸实践的过程往往充满混乱。”贝佐斯告诉《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的作者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外部人士听到这话,肯定觉得一头雾水,不敢相信亚马逊也有混乱的时候。对消费者来说,亚马逊就是整齐高效的代名词:想买东西的时候,直接登录亚马逊,下单付款后商品便会被快递到家。对于竞争对手来说,亚马逊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计划都毫无漏洞,就像一台杀人不眨眼的机器总是能毫发无伤地将对手打趴在地。其实,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只看到了亚马逊的一面,亚马逊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和混乱挂钩,只不过外界看不到。
1702415938
1702415939 贝佐斯在创立亚马逊时,眼前只有一副宏伟的蓝图,并不知道如何去实现。他之所以给自己的公司取名亚马逊,是因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他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能够满足顾客的一切需求。1995年,亚马逊从卖书起步。
1702415940
[ 上一页 ]  [ :1.7024158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