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479306e+09
1702479306 4.人们试图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这将加速环境恶化,并会反过来降低土地出产粮食的能力。对环境的毁坏是否已经到了无法逆转的程度,现在尚不清楚,很有可能我们这个星球维持人类生存的能力受到了永久的损害。造成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科技上的“光辉成就”,如汽车、杀虫剂和无机氮肥的发明和使用。
1702479307
1702479308 5.有理由相信,人口的增长会增加致命的瘟疫在全球蔓延以及热核战争爆发的几率。两者都能以提高死亡率的方式来“解决”人口问题,这是人们不希望看到的。两者都有摧毁人类文明甚至灭绝人类的潜在可能。
1702479309
1702479310 6.对于人口、食物和环境的综合危机,没有技术上的灵丹妙药能够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但在诸如缓解环境污染、通信和节育等领域,适当地使用技术会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巨大的帮助。基本的解决办法在于迅速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态度,特别是对生育、经济增长、科技、环境和如何解决冲突问题上的态度。
1702479311
1702479312 E.埃普勒(E. Eppler)最近出版的《终结还是转变》(End or Change)一书也是该领域的重要著作。埃普勒的观点与舒马赫类似,只是没那么激进。他的观点也许会格外有意思,因为他是联邦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社会民主党的主席,而且是一位虔诚的新教徒。我在《健全的社会》和《希望的革命》两本书里表达的也是同样的立场。
1702479313
1702479314 在苏联集团的国家里,限制生产的思想始终是禁忌。然而,一些作家现在也开始发声,主张无增长的经济。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持不同政见的马克思主义者哈里希(W. Harich)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种静态的经济平衡,既可以保证平等,又可以避免给生态圈造成无法修补的损害。此外,1972年苏联一些杰出的自然科学家、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举办了一次以“人与他的环境”为主题的会议,议题包括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受到与会者的理解和重视,虽然不是百分之百认同,但他们指出了其中的巨大价值。[关于此次会议的报告,请参阅参考文献中“技术与政治”(“Technologie und Politik”)一文。]
1702479315
1702479316 所有这些重建社会的尝试都以人道主义为基础,而在当代对人道主义最重要的人类学和历史的表述可以在L.芒福德(L. Mumford)的《五角大楼的权力》(The Pentagon of Power)和他之前的所有著作中找到。
1702479317
1702479318 (1)这一章是在我以前著作的基础上写成的,特别是《逃避自由》(1941)和《心理分析和宗教》(Psychoanalysis and Religion,1950)。在这两本书中,我引证了关于这一课题的大量重要文献。
1702479319
1702479320 (2)关于无神论的宗教体验问题,布洛赫(Ernst Bloch)进行了极为深刻和大胆的论述。
1702479321
1702479322 (3)经允许后复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可参阅伊格纳西奥·米伦(Ignacio Millan)所著的《墨西哥经理人的性格》(The Character of Mexican Executives),此书即将出版。
1702479323
1702479324 (4)这里以及下面的段落都来自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其英文翻译可以在我的《马克思论人》(Marx’s Concept of Man,1961)一书中找到。
1702479325
1702479326 (5)关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者的观点请参阅弗洛姆主编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Socialist Humanism)。
1702479327
1702479328 (6)这里以及下面的段落均来自施韦泽的Die Schuld der Philosophie an dem Niedergang der Kultur,撰写于1900年至1917年,于1923年首次出版。
1702479329
1702479330 (7)施韦泽在写给E. R. Jacobi的信中说:“即使没有一个统治世界的人物,爱的宗教也能存在。”(Divine Light,2,No. 1[1967].)
1702479331
1702479332
1702479333
1702479334
1702479335 占有还是存在 [:1702478041]
1702479336 占有还是存在 第八章 人类变革的条件和新人类的特征
1702479337
1702479338 假定这一前提是正确的:只有人的性格发生根本变化,即从占有型生存模式占主导转变为存在型生存模式占主导,才能使我们免于心理危机和经济危机。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大规模的性格变化是否可能;如果可能,这种变化又会如何产生?
1702479339
1702479340 我认为,只要下述条件存在,人的性格就能发生变化:
1702479341
1702479342 第一,我们正在受苦,并且能意识到这一点。
1702479343
1702479344 第二,我们认识到了这种不幸的根源。
1702479345
1702479346 第三,我们认识到能有办法消除这种不幸。
1702479347
1702479348 第四,我们接受这样的现实——为了消除这种不幸,我们必须遵循某些生活准则,并改变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
1702479349
1702479350 这四点对应了佛教里的四谛。佛教四谛是佛陀教诲的基本内容,它们讨论的是人类生存的一般状况,而非特定的个人或社会环境所引起的人的不幸。
1702479351
1702479352 这种改变的原则带有佛教的方法特征,它同样也是马克思人类救赎理论的基础。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认识到,正如马克思本人所说,他认为共产主义不是最终目标,而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最终是要把人类从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下解放出来,使人不再失去人性,不再成为物质、机器和自身欲望的奴隶。
1702479353
1702479354 马克思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向当时的工人阶级——这个异化程度最深、最不幸的阶级——揭示他们的悲惨状况。马克思试图消除工人的种种幻想,这些幻想使他们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悲惨境遇。马克思采取的第二个步骤是向工人阶级揭示,产生这种痛苦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所产生的人的贪婪性格和依赖性。对工人(但不仅仅是工人)受苦受难之原因的分析构成了马克思著作的要旨,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
1702479355
[ 上一页 ]  [ :1.7024793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