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48196e+09
1702481960 4.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1702481961
1702481962 5.结合有关研究,谈谈媒体暴力对儿童侵犯行为的影响。
1702481963
1702481964 6.社会生物学是怎样解释人类利他行为的?
1702481965
1702481966 7.社会进化论是怎样解释人类的利他行为的?
1702481967
1702481968 8.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1702481969
1702481970
1702481971
1702481972
1702481973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 [:1702479917]
1702481974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 6 态度与偏见
1702481975
1702481976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正如心理史学家Murphy所言:“在社会心理学的全部领域中,也许没有一个概念所处的位置比态度更接近中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心理学家对态度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又细致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对我们生活有指导意义的结论。我们下面就从态度的形成、态度的改变、以及态度与偏见几个方面对态度加以分析。
1702481977
1702481978
1702481979
1702481980
1702481981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 [:1702479918]
1702481982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 一、态度概述
1702481983
1702481984 (一)态度的定义与功能
1702481985
1702481986 1.什么是态度
1702481987
1702481988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中定义最多的一个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但是有代表性的概念包括以下三个人的观点:
1702481989
1702481990 第一种关于态度的定义由G.Allport(1935)提出,他受行为主义影响,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通过经验组织起来,影响着个人对情境的反应。他的定义强调经验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
1702481991
1702481992 第二种态度的概念则由Krech(1948)提出,他认为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生活世界中某些现象的动机过程、情感过程、知觉过程的持久组织。他的定义忽略了过去经验,强调现在的主观经验,把人当成会思考并主动将事物加以建构的个体,反映了认知派的理论主张。
1702481993
1702481994 Allport和Krech对态度定义的分歧逐渐演变成了态度实体派和态度建构派的对立:前者遵循Allport的轨迹,将态度看作存储在记忆中的稳定的实体结构;后者则归属在Krech的门下,认为态度是人们依据当前信息做出的临时判断。
1702481995
1702481996 与前两种理解不同,第三种关于态度的概念由Freedman提出,他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他的定义强调了态度的组成及特性,是目前被大家公认的较好的对态度的解释。
1702481997
1702481998 2.态度的心理成分及关系
1702481999
1702482000 Freedman的态度定义中认为态度包含三个成分:
1702482001
1702482002 ●认知成分:它是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括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认知成分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
1702482003
1702482004 ●情感成分:它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情感既影响认知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
1702482005
1702482006 ●行为倾向成分:它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它具有准备性质。行为倾向成分会影响到人们将来对态度对象的反应,但它不等于外显行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6-1表示:
1702482007
1702482008
1702482009
[ 上一页 ]  [ :1.702481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