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482877e+09
1702482877 社会支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知道,人们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这种网络给我们提供所有必需的东西。Berkman(1990)研究了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他从三个方面区分了老年人的社会关系情况:一是社会支持网络的结构与成分,二是通过该网络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的形式与数量,三是老年人对社会支持的知觉满意度。结果三个维度的评价都证实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生活与人格健康有积极的作用,老年人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就越好。Mery等人(1990)从生理的角度探讨了社会支持对免疫功能和应激行为的影响,发现社会支持在压力、应激源及应激行为之间起着缓冲作用,社会支持通过减轻压力和应激而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Elizabeth还证明社会支持对抑郁症有影响:来自病友的社会支持可以解释37%的抑郁变异,而社会与经济压力只能解释其中的13%。社会支持也影响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来自父母的支持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必需的。Keneth对比了即将升入大学的与被学校开除的高中生生活情况,发现他们的亲社会行为与来自父母和朋友的社会支持有关。
1702482878
1702482879 Sosa等人(1980)关于社会支持对产妇影响的研究被看成是这方面研究的典型代表。这项研究是在美国瓜特马拉的一所医院的妇产科进行的,在研究中研究者把将要生产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其中实验组有33人,控制组有103人。在实验组的被试进入产房以后,在她们的旁边坐着一名不懂医术的妇女,她的任务是向产妇提供社会支持,具体方式是与产妇谈话或者抚摸产妇;而控制组的产妇只接受来自医生的检查,比如量血压、测脉搏等。实验的因变量有两个:一是产妇生产所需要的时间,二是产后的母婴关系。结果令人震惊:实验组的产妇生孩子平均花了8.8小时,而控制组的产妇平均花了19.3小时,并且实验组的产妇在产后大多数很清醒,常常微笑着对自己的孩子说话,只有约37%的人有一些抱怨,而控制组抱怨的比例高达79%。
1702482880
170248288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观念的变迁,社会支持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为了保证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我们有必要去寻求和利用生活中的种种支持。
1702482882
1702482883 专栏7-5
1702482884
1702482885 没有约会的婚姻
1702482886
1702482887 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西南部100英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这里的年轻男女和世界上所有其他地方的同龄人一样,拥有同样的希望和目标——找到属于自己的爱人并与之共度一生。但是他们通往结婚殿堂的道路却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人们有着惊人的差异。在这里约会是被禁止的,甚至连年轻男女的普通见面也会被认为是不恰当的。根据传统,一个人未来的配偶是由父母决定的,父母往往是从候选对象的社会背景——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来源等方面考虑。在这些被安排的婚姻里,新娘和新郎通常是在结婚当天才和对方第一次交谈。而在婚礼庆典上新娘的号啕大哭和新郎的不知所措及无可奈何是很常见的。这一切看上去是一个不幸的开始,但是许多这样的结合最后却是成功的。与西方国家相比,这里的离婚率最低,尽管在这里新娘的地位非常低,但这并不能说明她们不幸福。
1702482888
1702482889 社会心理学家注意到,对个人主义社会而言,浪漫的爱情在婚姻中十分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基础。但它在集体主义社会则没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个人主义社会里,浪漫的爱情是令人兴奋的、高度个人化的经历。个体将完全沉浸在和新伴侣的关系中,一时间忽略了朋友和家庭。而谁将成为自己的另一半,和谁结婚这样的决定更是被视为个人的事情。相比之下,在集体主义社会里,恋爱的个体必须充分考虑到家庭和群体中其他成员的意愿,这种意愿有时是接受一桩被安排的婚姻。
1702482890
1702482891 不过,西方人寻找伴侣的方式已经渗透到集体主义社会之中,且媒体的描述的确起了作用。比如在尼泊尔,未婚夫妇现在开始给对方写信,从而在婚礼举行之前增进彼此的了解。在这些信中,未婚夫妇并不是像西方人那样交流浪漫的爱情;相反,他们讨论一些严肃的、指向他们未来共同生活的经济方面的话题,以及使对方相信自己是忠诚和值得信赖的话题。
1702482892
1702482893 旅居英国的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在家乡的同胞一样,将婚姻看成家族的联姻,而非两个人的事情。年轻的印度妇女不会认为婚姻的基础是爱情,而认为婚姻是建立在相同或相似教育背景、收入、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性格上的。
1702482894
1702482895 然而现代的求爱手段,包括“快速约会”,都在改变着传统的约会方式。快速约会包括一些适龄男女在一个公共场合彼此交谈几分钟,有些人在快速约会中遇到了自己钟情的伴侣,就会被迅速引见给双方父母。尽管这种形式在个人主义文化的社会也存在,但是它在集体主义社会产生了更深远的派生形式。在这种求婚模式下,尽管求婚者在一开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最终还是由双方的家庭来决定。因此即使是像恋爱这样一些人类的基本活动也能反映出社会心理学中环境的作用。
1702482896
1702482897
1702482898
1702482899
1702482900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 [:1702479926]
1702482901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 三、爱情
1702482902
1702482903 (一)什么是爱情?
1702482904
1702482905 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理想。有一首以诗改编的流行歌曲就唱到爱情的神奇:
1702482906
1702482907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1702482908
1702482909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1702482910
1702482911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1702482912
1702482913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1702482914
1702482915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1702482916
1702482917 那一瞬,我飘然成仙,不为求长生,只愿保佑你平安的笑颜。
1702482918
1702482919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歌,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1702482920
1702482921 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1702482922
1702482923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1702482924
1702482925 只是,在那一夜
1702482926
[ 上一页 ]  [ :1.7024828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