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483597
(2)信息性社会影响的作用。当人们处于一个令人困惑的情景中,无法确定自己该做什么时,他们就会求助于他人来弄清状况。当环境模糊不清时,信息性社会影响的威力尤其强大。Milgram实验的参加者所面临的情景也是令人困惑不解、不熟悉并且不安的。当实验者向他们解释实验时,一切似乎是很明了的,但后来却好像变了样。学生已经痛得大喊大叫了,而实验者却告诉参加者虽然电击会很痛,但不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参加者并不想伤害任何人,但是他或她已经答应参加研究并服从指示。当出现矛盾冲突时,参加者很自然地就用专家——也就是实验者——的意见来帮助他们决定怎样做才是对的。
1702483598
1702483599
Milgram的另一版本的实验证明信息性影响也在发挥作用。这一版本的实验与最初的实验有三方面不同:第一,实验者没有规定应该使用哪种级别的电击强度,把决定权交给了教师(就是真正的参加者)。第二,在研究开始之前,实验者接到了一个电话,必须离开实验室。第三,另外有一位实验同谋也充当教师的角色,他负责记录学生反应的速度。当实验者离开时,这位实验同谋提议说他想到一个很好的方法:学生每犯一次错误就提高一个级别的电击强度。他坚持让真正的参加者遵照这种程序。
1702483600
1702483601
注意在这次的情景中,给出命令的人的专业水准发生了变化:他也只是一个一般人,并不比参加者懂得更多。因为他缺乏专业知识,人们就不太可能以他作为应该如何行动的信息来源了。在这一版本的实验中,服从行为大大减小了,实施最大电击的百分比从62.5%下降到20%。
1702483602
1702483603
(3)服从的其他原因。遵守了错误的规范:为了能理解这种持久的顺从,我们还需要考虑该情景中其他一些情况。我们无意暗示Milgram研究中的参加者都是毫无头脑的,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他们都非常关心受害者的处境。问题是他们纠缠于矛盾的规范之间,不知道应该服从哪个规范。在实验开始的时候,服从下面的规范是完全合理的:“顺从权威,服从合法的权威。”实验者自信而且拥有丰富知识,而研究看起来也是对一个有趣的假设的合理验证。所以为什么不与实验者合作、不按他说的做呢?
1702483604
1702483605
但是渐渐地,游戏规则开始发生了变化,而这种“服从权威”的规范不再合适了。那个之前看来合乎情理的实验者,现在却让人们对其他参加者施加极大的痛苦。但是,一旦人们开始服从某一规则,要在中途改变似乎是很困难的。人们必须意识到这一规范已经不再合理了,而另一规范“不对其他人施加不必要的痛苦”是应该遵守的。譬如,假设实验者在一开始就解释说他希望大家向其他参加者施加可能致命的电击。有多少人会同意呢?我们估计会是极少的,因为这很明显已经违反了一条重要的社会规范。相反,实验者采用了“先诱导再转变”的策略,首先让“服从权威”的规范看起来很恰当,然后慢慢地违背这项规范(Collins &Brief,1995)。
1702483606
1702483607
在Milgram的实验中,由于情景中的两个关键因素使得人们很难放弃“服从权威”的规范。首先,实验进行的速度是相当快的,这使得参加者没有时间好好审视自己正在做什么。他们正忙于记录学生的答案,注意单词表的下一个词对是哪个,还要判断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鉴于他们需要关注如此众多的细节并且进行的速度很快,这就很难意识到指导自己行为的规范——与权威人士合作——已经不再合适。假如实验进行到一半时,Milgram研究的参加者被告知可以休息15分钟,并可以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我们推测,会有更多的参加者通过对情景的重新定义从而成功地拒绝继续实验。
1702483608
1702483609
(4)自我辩解。在Milgram的研究中,参加者最初答应实施第一次电击时已经开始产生继续服从的压力。随着参加者实施了强度逐渐增加的电击,他们必须在心中找到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一旦他们为某一特殊的电击强度找到理由,就很难再找到一个可以停止的点。事实上,他们要如何解释说:“好的,我给了他200伏特的电击,但我不会给他215伏的电击,永远都不!”?每次成功地实施电击之后,辩护理由都为下一次的电击奠定基础,此时如果要他们停止就会产生失调的体验。215伏与200伏似乎区别并不很多,而230伏与215伏也没差多少。因此,那些中止实验的人,是在内心遭受极大的要求继续的压力情况下做出决定的。Mika Hartios Fatouros指出,20世纪60年代末希腊的军事独裁政权就是使用这种渐进的方式来训练施刑官的。在与曾经担任过施刑官的人的访谈过程中,Haritos Fatouros了解到他们最初与政治犯的接触只是来送食物,“偶然”会殴打几下。接着,当其他施刑官施加酷刑时,他们在旁边看守。而后,他们参与一些集体性的殴打。最后一个步骤,他们开始负责实施酷刑,“指挥官突然向他们宣布,没有任何让他们思考的时间”。
1702483610
1702483611
本章进一步推荐的读物
1702483612
1702483613
1.Cialdini,R.B.Influence:Science and Practice.(3rd ed.).New York:HarperCollins,1993.该书作者对有关社会影响的研究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主要结合日常生活讲述它对人们的作用,是一本值得参考的书。
1702483614
1702483615
2.Diener,E.Deindividuation:The absence of self awareness and self regulation in group members.In P.B.Paulus(ed).Psychology of Group Influence(209—242),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1980.Diener在这本书中对去个体化行为的产生以及原因做了深入分析,是他有关这一领域研究的总结。
1702483616
1702483617
3.Homans,G.C.Social behavior as exchange.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58,63,597—606.
1702483618
1702483619
4.Homans,G.C.Social Behavior:Its Elementary Forms.New York:Harcout,Brace &World,1961.Homans是社会交换理论的最初倡导者之一,上述文章和这本书是对他的理论的完整陈述,有兴趣的话可以好好地研读一下。
1702483620
1702483621
5.Markus,H.R.,&Kitayama,S.Culture and the self: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emotion,and motivation.Psychological Review,1991,98,224—253.
1702483622
1702483623
6.Markus,H.R.,&Kitayama,S.A collective fear of the collective:Implications for selves theories of selve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4,20,568—579.
1702483624
1702483625
Markus的这两篇文章探讨了文化环境对人的自我的影响,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突破之一。看看这些文章,你将会对东西方文化和东西方人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1702483626
1702483627
7.Milgram,S.Obedience to Authority:An Experimental View.New York:Harper &Row,1974.本书是Milgram的代表作,是他关于服从研究的最经典的著作。
1702483628
1702483629
8.Milgram,S.The Individual in a Social World:Essays and Experiments.Readings,MA:Addison Wesley,1992.
1702483630
1702483631
上述两本书是Milgram有关服从研究的经典著作。实际上,Milgram对人类服从倾向的研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比我们所能够想象到的还要大。早在1970年,Milgram就曾经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有关人类城市生活经验的文章,分析人类生活的特征与实质。
1702483632
1702483633
9.Aronson,E.,Wilson,T.D.,&Akert,R.M.Social Psychology(7th).Pearson,2009.这是一本很好的社会心理学专著,我们所探讨的很多内容,比如关于从众等的研究,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总结。
1702483634
1702483635
本章思考题
1702483636
1702483637
1.试述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及思路。
1702483638
1702483639
2.什么是社会影响?文化如何影响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
1702483640
1702483641
3.社会影响理论是怎样解释来自他人的影响的?
1702483642
1702483643
4.什么是社会促进?为什么会有社会促进现象发生?
1702483644
1702483645
5.联系中国的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有效地克服社会懈怠?
1702483646
[
上一页 ]
[ :1.7024835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