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486927e+09
1702486927
1702486928 沃弗雷克写道:“人很容易以为,控制参议院这么重要的事情,落在了谨慎考量、仔细挑选候选人、按每一场选战分别投票的选民手里。可这似乎不太可能。分裂投票的选民有更大可能受偶发因素影响,如在职情况、最近的竞选宣传、候选人获得的新闻报道的基调和份额。”
1702486929
1702486930 社论撰稿人讨厌竞选活动聚焦于威逼手段,聚焦于无关政策的丑闻。但政客们靠这样的宣传活动来竞选,因为它们就是管用。信息匮乏的选民极有可能被迎合低级趣味的政治广告说服,也最有可能左右本来就胶着的选举。
1702486931
1702486932 投票抽奖
1702486933
1702486934 洛杉矶是无知冷漠选民们的首城。这座城市有个神秘的传统,在奇数年的春天举行市政选举。2013年,只有23%的本市登记选民现身投票,选出埃里克·加西蒂(Eric Garcetti)担任全美第二大城市的市长。2014年洛杉矶学校董事会选举的投票率仅为8%。
1702486935
1702486936 洛杉矶选举不可救药的一个证据是,2014年该市道德委员会建议设立投票抽奖计划。每个选民将自动进入抽奖池赢取高达2.5万美元的现金奖励。这一名叫“投票来呀”的计划有望成功提高投票率。但除非有人还能找到办法把市政候选人及相关议题教给选民,否则,投票率提高会带来什么好处还真说不清楚。
1702486937
1702486938 一直以来,经济学家始终认为投票是一种不理性行为。你的一票能左右选举的概率微乎其微,很可能不值得让你费功夫去投票,更不值得让你深入研究候选人及相关议题。按照这一理论,理性人保持无知才是理性的(尤其是对晚餐聚会上都没人讨论的地方选举)。
1702486939
1702486940 但人们还是会投票。既然经济学家不喜欢前后矛盾,便称之为“投票悖论”。你可以把民主国家想象成赌场。它们利用人类的不理性——而且逐渐意识到,再也没有比人类的不理性更坚实的基础了。选举中往往会出现足够多“不理性”的选民来引导公众智慧,选出与公众情绪相吻合、通常不太糟糕的候选人。
1702486941
1702486942 智慧靠得住的公众到底有多大规模呢?MORI市场研究公司做过一项调查,请世界各地的受访者估计本国公民上次参加选举投票的比率。这个例子充分地说明了美国到底有多“例外”:除了美国,其余14个国家的受访者都大幅低估了选民的参与投票比率。平均而言,美国人猜测,57%的美国人会出门投票。这差不多完全准确。
1702486943
1702486944 为此,美国到底是该得智慧奖,还是拿个傻瓜奖呢?很难说。美国人投票的实际比率(58%)是14个受访国家里倒数第二低的,只有波兰的选民投票率比这更低。
1702486945
1702486946 美国人也许不投票,但至少够现实。再说,美国人的确有强烈的投票道德感。随着选举日的临近,在候选人认为有望给自己投票的群体里,种种微妙的激励就开始动员人们出门投票,但无党派的爱国动员同样不少。你支持谁,你对此人有多少了解,一点也不重要……出来投票就好!
1702486947
1702486948 我前面提到的那项请人们说出自己民意代表的调查,还询问了人们在2012年的那一次总统选举里是否投了票。2012年参与了投票的选民了解的信息更多。和没投票的人相比,他们说出本州和地方当选官员姓名的概率要高一倍。
1702486949
1702486950 因此,强扭着不去投票的人的胳膊去投票,却又不对他们进行某种形式的教育,这么做并不可取。这种压力恐怕只会让许多不情不愿的选民像选彩票数字那样挑选候选人,而这样的投票抽奖是我们不想要的。
1702486951
1702486952 说出你的民意代表的名字
1702486953
1702486954 请试着说出以下7种竞选公职岗位的现任官员:你所在州两名联邦参议员中的至少一名,你所在州的州长和总检察长,你所在州的州参议员,你所在县的治安官,你所在的市或镇的议员,你的学校董事会代表。
1702486955
1702486956 成年人平均而言只能说出7种公职里3名官员的名字。这个问题可以预测家庭收入。能说得出所有公职官员名字的人,年收入比那些一个公职官员名字都说不出的人要高4.3万美元——出门投票的概率也更高。
1702486957
1702486958
1702486959
1702486960
1702486961 知识大迁移:移动时代知识的真正价值 [:1702485842]
1702486962 知识大迁移:移动时代知识的真正价值 06 给你的知识标价格
1702486963
1702486964 威廉·巴德·波斯特(William “Bud” Post)是个流浪汉兼诈骗犯,曾因开空头支票被判过刑。除此之外,他就干些马戏团厨师、卡车司机之类的零活,挣点儿快钱。1988年,他的银行卡余额是两块四毛六。这时,波斯特做出了一个他这辈子最天才的财务决定。他典当了一枚戒指,买了几张彩票。
1702486965
1702486966 有一张彩票中了大奖——宾夕法尼亚州乐透彩票的1 620万美元。紧跟着,波斯特做出了自己第二天才的财务举措,他选择了26年分期支取,而非一次性拿完奖金。
1702486967
1702486968 中奖几个星期之后,波斯特收到了自己第一年的奖金:497 953.47美元。他把大部分都花掉了。波斯特买了一架私人飞机,一张贩酒许可证,给自己的两个兄弟租下了一家餐厅和一家二手车行。
1702486969
1702486970 第一笔奖金到账3个月之后,波斯特就负债50万美元。一年之后,波斯特决定买下自己梦想中的房子。那是坐落在宾夕法尼亚州石油城的一座待装修的豪宅,价值39.5万美元。紧接着,事情变得复杂起来了。波斯特的一个弟弟雇佣了一名枪手,想杀死他和他(第6任)妻子,以便继承这笔钱财。好在杀手失败了,弟弟锒铛入狱。而后,波斯特自己朝妻子开了一枪,还对一名收账员开了火,他因此而收到了一张限制令,被判伤害罪。
1702486971
1702486972 和波斯特关系暧昧的前房东起诉他要求分享这一大笔奖金。因为彩票是她替波斯特买的;按她的说法,波斯特答应分享奖金。波斯特坚决否认。一名法官不相信波斯特说的话,她采信了房东的证词,勒令波斯特分给原告奖金总额的1/3。波斯特说自己没有钱。他的房子是个吞钱的无底洞,所有东西都已抵押掉了。于是法官冻结了后续应给付的奖金。
1702486973
1702486974 等房子变成一片废墟,波斯特开始变卖财产。《华盛顿邮报》这样报道:
1702486975
1702486976 到石油城拜访他破败豪宅的人会注意到,窗户上钉着胶合板,浴缸已不知去向,泳池里满是碎片,一辆破车停在杂草丛生的院子里,安保系统出了故障,每隔60秒钟就叽叽喳喳地响6声。
[ 上一页 ]  [ :1.7024869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