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487595e+09
1702487595
1702487596 桑塔格写到,美国式宗教更多的是有关宗教的想法,而非宗教本身。美国人期望领导人是有信仰的人,信仰的内容反倒不那么重要了。这种美国式的态度,就跟相信把票投给谁比了解候选人更重要差不多。
1702487597
1702487598 皮尤中心的民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美国人信奉“上帝或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约占总人口的92%。这一结果十分典型。但不太典型的是,皮尤中心的研究人员询问受访者,他们对上帝的存在究竟有多确定。如我们所见,只要询问人们的怀疑态度,就能发现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你信不信,所有受访者中只有69%的人“绝对确定”上帝存在。其余的人分别选择用“相当确定”“不太确定”“完全不确定”和“不知道”来形容自己的信仰状态。有大约23%的公众表达了不可知论的意见,相比而言,从一开始就说自己不知道上帝是否存在的人只有2%,说自己不相信上帝的人只有6%。基本上,持不可知论的人到底有多少,要看你是否提出后续问题。
1702487599
1702487600 你可能会想不通为什么美国的孩子们在数学考试上表现得那么差劲,但他们对宗教的无知却没什么好奇怪的。美国的公立学校几乎不讲授和宗教有关的内容。矛盾的是,公立学校的孩子通常都会接触一些伊斯兰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内容,在历史或社会研究课上,他们甚至还会学到古代地中海世界已灭绝的宗教。但大多数美国公立学校都不愿传授有关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内容。这些内容留给了家庭、主日学校、希伯来语学校去教,而在那些地方,人们没什么兴趣讨论其他宗教。
1702487601
1702487602 那么,对宗教事务表现得无知就很容易理解了。更棘手的问题是判断它是否重要。摩门教徒对印度教有所了解重要吗?天主教徒非得知道自己的教会对圣餐圣体的主张是什么吗?如果他就是不愿意知道呢?“不管结果如何,”2010年的皮尤调查报告说,“我们不会给公众的表现打高分或者低分,因为我们没有客观的方法去判断公众应该掌握多少宗教知识。”
1702487603
1702487604 尽管有文献给出了证据,说有信仰的人比没有信仰的人更幸福,但我没有发现宗教知识和自我报告的幸福度之间存在任何相关性。宗教信仰与收入或人际关系的情况也不存在相关性。
1702487605
1702487606 但掌握宗教知识的多寡有其他的原因存在。普罗瑟罗(为皮尤中心的调查提供顾问服务)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理由:首先,宗教知识素养是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美国的许多政治争议,从人工流产到干细胞研究,都要放在宗教争论的框架之下进行。世界各地的许多冲突也是如此。没有基本的宗教知识,人们(包括不信仰宗教的人)就难以理解新闻。如果你对“亚当和夏娃”“麦加”和“禅宗”一无所知,你就听不懂总统演讲、脱口秀段子和瓶装茶广告。
1702487607
1702487608 普罗瑟罗的第二个观点是,宗教知识让人举止文明;这是宗教信仰内在的积极影响,引领人们做出更好、更人道的决定。你很容易想起一些熟知宗教或有着深刻宗教信仰又富有同情心的人。但想到明显的反例也不难,比如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和“伊斯兰国”(ISIS)的刽子手。
1702487609
1702487610 “宗教是一种文明力量”的观点,让我想起高中教练说踢橄榄球能塑造“品格”。有什么证据吗?再说,品格到底是什么东西?教练其实想要说的是,他听人说过,踢美式足球可以塑造品格,也许是听其他教练说的。这是他们喜欢反复说的那种话,因为这听上去比承认踢橄榄球塑造的是一种毕业之后就没多少人会用到的能力要好一些。
1702487611
1702487612 记者马克·奥本海默(Mark Oppenheimer)写道:“宗教知识并非良善公民的必需品。但如果想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掌握宗教知识就很有必要了。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这就足以让人祝福了。”不妨用这种态度看待任何一种事实性知识。
1702487613
1702487614 “最后的晚餐”宾客名单
1702487615
1702487616 请说出《最后的晚餐》上每一个在场的人(能说多少个就说多少个)。
1702487617
1702487618 释迦牟尼是哪国人: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韩国人,还是蒙古人?
1702487619
1702487620 《最后的晚餐》宾客名单,你在四福音书里找不到。文艺复兴时期有艺术家(如达·芬奇)对此事做过描述,认为是耶稣加上十二门徒。故此,传统的名单是这样的:耶稣、彼得、安德烈、大小詹姆斯(有时也叫作大小雅各)、约翰、马太、腓力、多马、巴多罗买、犹大、达太和西门。这项调查的受访者,平均只能说出4个名字。差不多1/3的人忘了主宾,即耶稣,17%的人一个名字也说不上来。
1702487621
1702487622 释迦牟尼(佛陀)是印度人,从现代国家的角度看是尼泊尔人。如果你回答正确,就比69%的受访者表现更好。
1702487623
1702487624
1702487625
1702487626
1702487627 知识大迁移:移动时代知识的真正价值 [:1702485847]
1702487628 知识大迁移:移动时代知识的真正价值 11 真人秀明星的风头盖过哲学家
1702487629
1702487630 “所有的艺术都没什么用。”奥斯卡·王尔德写道。他激怒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资产阶级,同时也命中了文化素养的吊诡之处。人们想要证明文化素养的价值几乎不可能。今天,移动设备正在改变我们从传统人文学科中的所学所记。我对哲学、文学、艺术和电影方面的知识做了调查,并试图寻找证据,想从资产阶级能理解的角度(高收入)证明此类知识也不是那么“没用”。
1702487631
1702487632 有一套简单的问答题,问人们:“谁是 ?”空白处是一个名声或高或低的文化人物,有5种可能的职业,比如“发明家”或者“艺术家”。受访者要选择其一填入空白处。
1702487633
1702487634 图11-1显示了结果的一部分:西方哲学家对决真人秀明星。认出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人,跟认出卡戴珊姐妹的人一样多。对受访者来说,二元论的吹鼓手笛卡尔远远不如儿童选美大赛选手“甜心波波”(Honey Boo Boo)出名。说出“上帝已死”的尼采,败在了爱说“沙滩在哪儿”的主持人妮可·波利奇(Snooki Polizzi)手下。认出丽莎·凡德庞(Lisa Vanderpump,参加了真人秀《比佛利娇妻》)的人,是认出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3倍。其他知名哲学家,同样落在真人秀节目《泽西海岸》(Jersey Shore)、《鸭子王朝》(Duck Dynasty)的演员后面。
1702487635
1702487636
1702487637
1702487638
1702487639 图11-1 西方哲学家对决真人秀名星
1702487640
1702487641 经典的落幕
1702487642
1702487643 长久以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力争扩大人文学科的覆盖范围。他们的任务十分艰巨。“请说出一位大部分时间或一辈子生活在拉丁美洲的画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建筑师或电影人。”我向符合美国人口统计情况的受访样本提出了这个简单的要求。只要说出一位来自任何一个拉丁美洲国家的创作家就行,当代的,或者几百年前的都行。
1702487644
[ 上一页 ]  [ :1.7024875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