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490059
1702490060
[6] 深町英夫在《近代中国政治体制论:归属意识のフラクタル/ホラーキー构造》(《近きに在りて》第39号,2001)一文中对西达·斯考切波(Theda Skocpol)、张玉法、横山宏章的政治体制观点,作了批判性的讨论,提出了一个近代中国政治体制转换过程的大规模框架。深町认为王朝专制主义、议会民主主义、党国全体主义,这些政治体制的转换过程,是把碎形(fractal)构造的社会纳入国家霸权系统的过程。地方精英对议会民主主义尝试的意义在于:对地缘共同体怀抱归属感的地方精英,将自治视为正统性原理,在议会民主主义的逐步实现中,将其范围扩大到全面。但是,地方精英产生的归属感不限于某个区域,他们的归属对象可能是省、县,或囿于当地范围,层次是多元的;而且归属感会随着局面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早有学者提出清末以来的“地方自治”,始终离不开权力影响的看法。参见Philip A. Kuhn. “Local Self-Government under the Republic:Problems of Control,Autonomy,and Mobilization”,in Frederic Wakeman,Jr. and Carolyn Grant eds.,Conflict and control in Late Imperial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0)
1702490061
1702490062
[7] Keith R. Schoppa,Chinese Elites and Political Change: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1702490063
1702490064
[8] 《疁报》自第9号(宣统元年1月16日)至第237号(1920年12月25日),分藏在嘉定档案馆与嘉定博物馆,除去缺号,现共有215号。《练水潮》收藏于上海图书馆,自第6号(1912年12月1日)至第67号(1919年10月20日),除去缺号,现共存42号。《寥天一鹤》从第39号(宣统二年1月1日)至第61号(宣统二年12月1日)收藏在嘉定档案馆。另有关《疁报》的概况,可参见匡珊吉、王亚利;《疁报》,载丁守和编:《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介绍》第1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按:辛亥革命后,从第80号开始《疁报》使用“黄帝纪元”,第86号开始使用公历。不过,为了记述的方便起见,辛亥革命后到1912年1月1日期间,本书仍使用宣统三年。
1702490065
1702490066
[9] 稻田清一:《清末、嘉定县の“夫束”について:その纳税=征税机能を中心に》,《名古屋大学东洋史研究报告》第24号,2000。
1702490067
1702490068
[10] 关于夫束的起源,光绪《罗店镇志》卷一《疆里志上·乡都》上有简明的说明。明末清初赋役制度的变迁,参见川胜守:《中国封建国家の支配构造:明清赋役制度の研究》,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0;滨岛敦俊:《明代江南农村社会の研究》,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2;岩井茂树:《清代の版图顺庄法とその周边》,《东方学报》第72册,2000。另宝山县也存在一种类似夫束的例规,称为“现编”。
1702490069
1702490070
[11] 山本进:《清代财政史研究》,东京,汲古书院,2002,第七章《清代江南の地保》。
1702490071
1702490072
[12] 光绪《嘉定县续志》卷三《赋役志·约法概要》。
1702490073
1702490074
[13] 《革除夫束期成会呈程都督文》,《疁报》第92号,1912年5月21日。
1702490075
1702490076
[14] 《革除夫束期成会呈程都督文》,《疁报》第92号。
1702490077
1702490078
[15] 《运动库总之热》,《疁报》第50号,宣统二年8月10日。
1702490079
1702490080
[16] Ch’u T’ung-tsu,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Under the Ch’ing. (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1702490081
1702490082
[17] 地保专门化的现象,已有研究者指出。参见山本进前揭书,第七章《清代江南の地保》。
1702490083
1702490084
[18] 《革除夫束期成会呈程都督文》,《疁报》第92号。
1702490085
1702490086
[19] 《现夫束苦累之一斑》,《疁报》第45号,宣统二年5月25日。
1702490087
1702490088
[20] 稻田清一:《清末、嘉定县の“夫束”について》。
1702490089
1702490090
[21] 热:《呜呼黄绅戴吏》,《寥天一鹤》第50号,宣统二年6月15日。
1702490091
1702490092
[22] 热:《呜呼黄绅戴吏》,《寥天一鹤》第50号。
1702490093
1702490094
[23] 《运动库总之热》,《疁报》第50号。
1702490095
1702490096
[24] 《戴氏宗祠人物记》,《疁报》第82号,宣统三年11月11日。
1702490097
1702490098
[25] 胥吏的“同业工会”组织,参见宫崎市定:《清代の胥吏と幕友:特に雍正朝を中心として》,《宫崎市定全集》第14卷,东京,岩波书店,1991;Ch’u T’ung-tsu,op. cit.,chap. 3.
1702490099
1702490100
[26] 见上海市嘉定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市嘉定县志》卷三十五《传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引克:《戴伯行传略》,收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嘉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嘉定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1998。
1702490101
1702490102
[27] 佛时:《第一次宣布许苏民戴伯行之罪状(嘉定人之恶煞)》,《疁报》第82号。
1702490103
1702490104
[28] Duara,op. cit.,chap. 7.
1702490105
1702490106
[29] 柏佑贤:《经济秩序个性论(Ⅱ):中国经济の研究》(柏佑贤著作集第4卷),第213~219页,京都,京都产业大学出版会,1985。
1702490107
1702490108
[30] 仓桥圭子运用统计手法分析地方精英的根基,即宗族的长期趋势。参见仓桥圭子:《中国传统社会のエリートたち:文化的再生产と阶级社会のダイナミズム》,东京,风响社,2011。
[
上一页 ]
[ :1.7024900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