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5146e+09
1702514600 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在其197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对采集狩猎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低下的传统看法提出了质疑。基于从现代采集狩猎社会搜集到的证据,他反驳道,从某些方面来看,采集狩猎者(当然指那些没有生活在严酷自然环境中的群体)的生活算得上富足。游牧生活不利于物质财富的积累,因为人们不得不随身携带他们拥有的财物;同样,采集狩猎这种随时从周围环境获取生存所需的生活方式,也不利于财富积累。在当时的世界,人们没有必要积累物质财富。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私有财产的缺失就是贫穷的标志。但萨林斯认为,采集狩猎者很可能感到生活富足,因为他们的生活所需可以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温带地区的采集狩猎者,他们的饮食富含营养、多种多样;饮食的多样性使远古采集狩猎者们免受饥荒的困扰,因为即使他们喜欢的食物歉收,他们还有其他多种选择。
1702514601
1702514602 ▣ 思想实验
1702514603
1702514604 早期采集狩猎者的饮食状况和我们今天大不相同,但其饮食需求和我们相差无几。想想今天我们花多久就能获取3 000卡的热量,你可以以下面的快餐食谱为例:
1702514605
1702514606 早餐:唐恩都乐(Dunkin’ Donuts)烤肠,鸡蛋,奶酪牛角包(690卡),热巧克力(220卡);
1702514607
1702514608 中餐:麦当劳麦乐鸡汉堡(425卡),16盎司可乐(210卡),10个炸洋葱圈(244卡);
1702514609
1702514610 晚餐:汉堡王超级汉堡(670卡),1中杯奶昔(560卡)。
1702514611
1702514612 现在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商店、餐馆,而你想从水果、昆虫的幼虫、鱼等食物中获取相应的热量,你得花多少时间从你家附近的自然环境中找到这些食物?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做这些事情?你需要多少新知识,来辨别哪些食物是安全的,哪里可以找到这些好的食物?
1702514613
1702514614 生活闲适,但生命短暂
1702514615
1702514616 古生物学家(专门研究化石中的生物的专家)的研究已经确认,远古采集狩猎者的总体健康状况优于早期农业社会的人类。采集狩猎者居住的小型社会使他们和流行性疾病隔离开来,频繁的迁移活动又避免了招引致病害虫的垃圾堆积。现代对比研究显示,采集狩猎者的生活相当闲适,他们每天只需花几个小时寻找生活必需品,所花时间比农业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都要少得多。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从另外一些方面来说,毫无疑问,采集狩猎时代的生活十分艰苦。比如,预期寿命可能非常低(或许低于30岁)。尽管也有许多人活到了七八十岁,但相比大多数现代社会,其居高不下的婴儿死亡率、意外事故以及人为暴力,也造成了更多年轻成员死亡。
1702514617
1702514618 ▣ 思想实验
1702514619
1702514620 环顾一下教室的四周。想象你就生活在采集狩猎时代,你不必去学校,也不必走进一间正方形的教室,你可能每天都待在野外,搜寻坚果、浆果或鹿。好吧,可能不是你们中间的所有人,但你们中间至少有一半人活不下来,因为50%的儿童会在10岁之前死亡。假如你是其中的幸运儿,勉强幸存,想想如此频繁地失去年幼的兄弟姐妹,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1702514621
1702514622 采集狩猎时代的重大变革
1702514623
1702514624 采集狩猎部落规模过小和跨地区思想交流受限,足以向我们现代人解释,为何在这段历史时期技术革新相当缓慢。尽管如此,相比我们的猿人祖先(包括两足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哺乳动物及其他相关种类)和其他大型物种的变革,这一时期的变化可谓相当迅速。只举一个例子:我们的直系祖先直立人使用过的阿舍利手斧(Acheulian hand axes,一种源于非洲、有200万年历史的石质工具)就曾历经100多万年而没有多少变化。而在20多万年的采集狩猎时代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多样技术和新型的生活方式。事实上,约20万年前,阿舍利石器技术在非洲突然被更多样、更精良的石器制作技术取代,这一事件正是我们认为现代人类从此出现的最有力证据之一。许多通过这种方法制作的新型石器十分袖珍,可能装有手柄——手柄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石质工具的灵活性,拓宽了其用途。
1702514625
1702514626 我们的采集狩猎者祖先的技术革新能力,使他们能在陌生的土地上探索、定居,这是和他们出生、进化的地方截然不同的环境。事实上,这种创造力正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关键之一,包括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据我们所知,类人猿还无法完全恰当地调整其行为,使自己可以迁移到新的栖息地。这正是我们通常认定人类有历史,而这些物种却没有历史的原因。相比之下,人类采集狩猎时代的历史是由许多迁移到陌生环境、未被记载的小故事组成的。微小的技术革新,新知识、新技巧的积累,生活方式的细微变化,共同促成了这种迁徙。
1702514627
1702514628 随着人类越来越广泛地遍布地球,人类的数量明显增加了。尽管基因证据显示距今约7万年前,人类人口缩减至区区几千人,但是现今对采集狩猎时代的人口进行估算,大体上还是依赖于猜测。最近,人口统计学家马西姆·利维巴奇(Massimo Livi-Bacci)提出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推测。他宣称3万年前,世界人口仅有几十万人;但到了1万年前,人口可能已达600万左右。如果我们假定3万年前世界人口为50万,那么就意味着,在距今3万年到1万年前这一时间段中,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低于0.01%。也就是说,世界人口大致每8 000年至9 000年翻一番。我们可以把这个增长率和其他历史阶段的平均增长率作比较:农耕时代是每隔1 400年翻一番,现代社会是每隔85年翻一番。
1702514629
1702514630 ▣ 思想实验
1702514631
1702514632 人口“翻一番时间”究竟是什么意思?假定人口增长率为每年0.01%——这是假设的3万年前的人口增长率。为了理解“翻一番时间”在此人口增长率之下的意思,想象一下下面的场景:某一个村庄有11个人,刚好组建一支足球队。他们非常想和其他球队比赛,但却一个人也找不到。以上述人口增长的速度,他们要等多少年才能凑齐22个人呢?答案是:9 000年。(如果想要替补队员,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1702514633
1702514634
1702514635
1702514636
1702514637 图中展示的是各种早期的尖状工具。第1组工具用石质薄片制成;第2组用鹿角制成;第3组用动物骨骼制成;第4组用鹿角制成;第5至7组用切割而成的石头制成。
1702514638
1702514639
1702514640
1702514641
1702514642 技术变革
1702514643
1702514644 采集狩猎时代的增长速度在两个看似矛盾的方面引人注目。至今,人们仍将人口增长视为技术革新的间接标志。因此,采集狩猎时代的人口增长意味着技术革新贯穿整个时代,也暗示技术革新在加速。当然,对比人类历史的后续时期,这种增速还是极其缓慢的。造成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是采集狩猎部落规模较小,分布比较分散,导致信息交流受限。事实上,变革发生得如此之慢,以至于一个人穷其一生都很难注意到。这意味着,远古采集狩猎者并没有多少长期变化的意识,他们大体将过去视为基于目前的一些细微变化而已。
1702514645
1702514646 迁移到陌生环境,往往需要新的技术、技能。这种类型的迁移可能在采集狩猎时代早期就开始了,但当时所有人类都还居住在非洲大陆。不巧的是,研究人类历史初期的技术变革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现存的器物能为我们提供的信息很少,我们无法得知当时的工匠们有多少技术知识。今天,我们可以依赖汽车、电脑之类的物品,因为这些东西代表了大量的专业知识。然而,现代人类学研究显示,采集狩猎者的技术知识主要储存在大脑中,而并非体现在器物上。出于这种原因,采集狩猎者残存的工具仅仅能为我们留下关于他们真实技术、技能的苍白印迹。
1702514647
1702514648
1702514649  
[ 上一页 ]  [ :1.70251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