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571141e+09
1702571141
1702571142 “但是,姑妈告诉我,那名客人其实对帆船一无所知,也不感兴趣。我问:‘可是他怎么一直提帆船呢?’姑妈回答说:‘他是有修养的绅士,看出你对帆船的兴趣,为了让你开心,迎合你谈论帆船。’”
1702571143
1702571144 不介意自身的喜好,而是关心对方的兴趣所在。不问自身想问的问题,而是引导对方畅所欲言。这才是构建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关系的提问方法。
1702571145
1702571146 ┇不提答案固定的问题
1702571147
1702571148 在做到尊重对方发言的内容和节奏之后,提问技巧就显得至关重要。此时,我们需要留意的是,不提答案固定的问题,如果提问被限定,对方的发言内容也被束缚,就不得不迎合听者的节奏,以听者为先。而这会导致对方的思路越来越窄。与其如此,倒不如让对方自由发挥,谈话才能深入。
1702571149
1702571150 答案固定的问题就是“封闭式提问”,与之相对是“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演变到最后无非Yes或No两种回答。与之相对,开放性提问的交流空间要广阔得多。
1702571151
1702571152 封闭式问答:
1702571153
1702571154 “接下来去看医生吗?”“是的。”
1702571155
1702571156 开放式问答:
1702571157
1702571158 “接下来怎么打算?”“实际上我已经看过医生了。”
1702571159
1702571160 封闭式提问抛出的选项实在有限,到最后只能回答Yes或No。而开放式提问涵盖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以及怎么做(How),简称5W1H,答案可谓丰富多彩。可想而知,封闭式问答很容易让双方思路受限,而开放式问答则空间广阔,更有利于话题的展开。
1702571161
1702571162 即便是开放式提问,如果纠结于“何时”“何地”和“何人”的细节,话题也会越来越窄。与之相对,“为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提问具有启发性,更有利于双方自由发挥。
1702571163
1702571164 “话说回来,什么时候以及哪些人会这么做呢?”这样的问题过于细致,倒不如问:“嗯,这是为什么呢?”对比一下我们就能发现,明显这类启发性提问便于对方侃侃而谈。高明的提问甚至可以更进一步,把“为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都省了。简单地问一句“然后呢?”,更有助于对方轻松自如地回答。
1702571165
1702571166 提问时尽量不要夹带任何感情色彩,这是实现相互尊重的基本技巧。
1702571167
1702571168 ┇与其拙劣地提问,不如附和或复述
1702571169
1702571170 我们要尽量尊重对方的节奏,通过开放式提问营造适合对方自由发挥的空间。倘若,我们的发问打乱了对方的节奏,只需向对方表明我们的关心即可,通常我们可以采用附和或者复述这种方式。
1702571171
1702571172 倾听是心理咨询的基本技巧,并非阿德勒心理学的专利。如果提问不得要领,那就不必多想,通过附和或复述把话题进行到底即可。
1702571173
1702571174 “嗯”“哦”“原来如此”“然后呢”……这些都是附和的常用语。
1702571175
1702571176 复述基本就是把对方的话再说一遍,例如:“哦,你去看过医生啦。”“啊,医生都来啦!”……
1702571177
1702571178 有时候我们难免会想要提问题,这时我们不妨耐心等待、暂不提出建议而是等待更合适的时机,这是倾听的最高境界。
1702571179
1702571180 如果对方陷于沉默,我们也不必手忙脚乱,静候几秒即可。对方需要深思熟虑、做出重大决断时,这段沉默尤为宝贵,万不可惊扰,这也是对对方的尊重。若是你能将这些心理咨询技巧活学活用,实现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沟通想必也是指日可待。
1702571181
1702571182
1702571183
1702571184
1702571185 好好说话:跟阿德勒学沟通 [:1702570318]
1702571186 好好说话:跟阿德勒学沟通 4.不要擅自“理解”对方
1702571187
1702571188 误:“我能理解。我也没了父亲,所以感同身受。”
1702571189
1702571190 正:“令尊不幸去世,还请节哀顺变。”
[ 上一页 ]  [ :1.7025711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