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571677e+09
1702571677
1702571678 通常我们围绕5W1H展开开放式提问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类似于“做笔记没”之类的封闭式提问只是“把答案强加给对方”,不利于其自主思考。
1702571679
1702571680 如果提问之前先被对方反问了,该怎么办?
1702571681
1702571682 “前辈,此时应当怎样呢?”即便这种原因让我们失了先机,我们照样可以堂堂正正地反问:“你怎么看?”然后,再根据对方的回答提出自身的见解。提问有助于避免强加于人和多管闲事,建议与反馈的技巧结合使用。
1702571683
1702571684 ┇改“反”馈为“前”馈
1702571685
1702571686 最后,我想谈一谈“前馈”。反馈是对“过去”的“结果”的评价,前馈则是对“未来”的“预测”。以印刷为例,“黑色少了2克”是对结果的评价。前馈则是在印刷完成前对前景做了预测:“这样下去貌似黑色不够。”这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自我暗示,优点在于并非强迫对方接受。对方是否认可,取决于他们的判断。面对前馈,对方需要独立分析,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如此一来,对方也能在实践中有所学习和发现,责任感和斗志也能得到大幅提升。
1702571687
1702571688 掌握五级反馈的原理,辅以提问的技巧,再加上“暗示”他人的前馈,可以有效地避免“强加于人”和“多管闲事”。只有真正尊重对方,才能坦然让对方做决定。
1702571689
1702571690
1702571691
1702571692
1702571693 好好说话:跟阿德勒学沟通 [:1702570325]
1702571694 好好说话:跟阿德勒学沟通 4.第一人称是万能钥匙
1702571695
1702571696 误:“事先打个电话不是理所当然吗!”
1702571697
1702571698 正:“我很高兴事先接到电话。”
1702571699
1702571700 ┇“你”“我”不同,差别显著
1702571701
1702571702 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Thomas Gordon)倡导第一人称表述,阿德勒心理学流派的各类资讯和培训同样强调这点。第一人称是“我”,第一人称表述就是以“我”为主语的词句,例如:“我认为……”
1702571703
1702571704 “我”和“你”的区别
1702571705
1702571706
1702571707
1702571708
1702571709 以“你”为主语的表述风格类似评价“你如何如何”,和第一人称表述正好相反。以向对方提意见为例,“你应该事先打个电话”和“我很高兴事先接到电话”,两句话看起来意思差不多,但给人的感受大不一样吧?
1702571710
1702571711 以“你”为主语的词句是语气肯定,充满理性,而且带点居高临下的味道。与之相对,以“我”为主语的则感性、委婉,表明双方地位平等。
1702571712
1702571713 总之,只是换个主语,给人的印象却是大不相同。
1702571714
1702571715 假如有意克服“强加于人”和“多管闲事”这两点,实现距离恰当的沟通,请务必牢记勤用“第一人称”。只要记住了这一点,便可轻松实现良好的沟通。
1702571716
1702571717 ┇简单实用,堪称万能技巧
1702571718
1702571719 以“你”为主语的词句虽然也是向他人表达意见,但是相比于上文五级反馈给人的暗示和建议,两者多少有些区别。
1702571720
1702571721 套用五级反馈的定义,“我很高兴事先接到电话”介于第二层“主观”和第四层“建议”之间。这种表现自然且适度,不至于给人盛气凌人和多管闲事的感觉。
1702571722
1702571723 而且,“第一人称表述”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具有积极意义的喜悦等情感,也可传达寂寞、苦闷等负面情绪。即便以“你”为主语的词句,只要换成第一人称,便可消除强加于人的感觉,可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702571724
1702571725 以“你”为主语:
1702571726
[ 上一页 ]  [ :1.7025716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