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585188e+09
1702585188
1702585189 大部分人都如此回应,这让汤姆、领导层和我们都目瞪口呆。原来员工们对紧张的人际关系也是痛心的,这让我们心生惊喜。他们宣泄了心中由来已久的憋闷,有的甚至在面谈中哭了起来,承认自己对于不堪的人际状况也有责任。在所有的一对一面谈中,所有参与者都表明要尽一己之力,给公司当前的状况带来改变。我们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原来大家也是渴望有个温馨和睦的工作环境的!
1702585190
1702585191 我们从未遇到过像这样全公司上下都能达成共识的情况,之前的案子多半是集中在公司小团体、夫妻、家庭中,从来没有这种从员工到管理者,再到高层领导这样的整体一致性。大家开始着手改善人际关系了!
1702585192
1702585193 通常,人们不会这样看待人际关系:关系是可以用心去打造的。我却对此深信不疑。我认为当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采取行动时,关系是可以蓬勃发展的。无论作为父母、夫妻、兄弟手足、上司还是朋友,多问问自己“意在何为”,都能有所收获。通过自问,可以摆明所需行为,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意在何为?”这个问题,对汤姆公司的上上下下都是极其关键、意义非凡的,人们为了修补斑驳的人际关系,已经开始寻找方法和途径了。
1702585194
1702585195 首先,我们向他们提供了一份简短的评估表——“实际行为/内心意愿”。该表有五个问题:
1702585196
1702585197 1.对你来说,目前哪种关系最为重要?为什么?
1702585198
1702585199 2.与人结交时,当时的目的是什么?
1702585200
1702585201 3.如今的实际行为与当初的意愿相符吗?
1702585202
1702585203 4.你希望在社交圈中有什么样的形象定位?
1702585204
1702585205 5.你需要做出怎样的改变来加强人际关系?
1702585206
1702585207 回答这五个问题,掂量掂量自己的社交圈,想想自己应该在哪个方面进行改善。对于汤姆和整个公司来说,“你意在何为?”更像是一种战斗口号和集体活动,让大家彼此付出、彼此奉献。
1702585208
1702585209 要采取积极的意愿,而不是过去那种消极敌对的意愿,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整个领导层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芮妮·泰勒博士在其调研中也有类似的发现:有了积极的意愿,就会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她创立了“意向关系模型(IRM)”,提高职业治疗师对患者的医治效果。她让治疗师有计划地改善与患者的关系,并记录状况。在一篇与他人合写的文章中,她解释了该模型的使用目的和用法:
1702585210
1702585211 此模型旨在三点:第一,治疗师应将其用于自我反照,去培养医患关系……IRM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治疗师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治疗效果。[1]
1702585212
1702585213
1702585214
1702585215 一旦治疗师想给予病人更多帮助,就会有意发展人际关系了。想想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关系是如何进展的?父母之间是怎么处理夫妻关系的?他们对彼此有何意愿?对孩子们又有什么想法?你的家庭生活又对你在其他领域中的社交有什么影响?
1702585216
1702585217 在我们尚未出生时,就已经有了人际关系了。当小生命在腹中踢腿伸拳时,母亲就和胎儿有了联系。[2]
1702585218
1702585219
1702585220
1702585221 仅仅作为新生儿,我们在母亲40周的孕期里就已经与外界有了联系。玛丽·贝斯·斯坦菲尔德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的医学博士,她指出婴儿在生下来仅仅几天后,就能主动跟母亲互动了:
1702585222
1702585223 正常健全的婴儿在生下来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与外界的关系。他们会哭,会闹出动静,会笑,会找母乳,会和关心自己的大人眼神接触,如果这个大人予以回应,婴儿与大人之间就产生了信任,甚至有一生的羁绊。[3]
1702585224
1702585225
1702585226
1702585227 既然人际关系存在已久,是人生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还对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头雾水呢?无论是家庭关系还是工作关系都是如此?我们觉得关系得花心思培养才行,即使是像母子关系那样最平常的关系,也是得花心思去培养才行。无论什么关系,我们都不能等闲视之,甚至是母亲和孩子,都要花力气去维系。
1702585228
1702585229 我多次提到,关系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事在人为的。每段关系都是通过把握关系关节点打造出来的,这正是汤姆和其他公司员工的可贵之处:他们学着花心思去改善社交状况。所谓关系就是与他人维系或打造联系。然而,汤姆及其整个公司的内部关系却是在该定义之外。
1702585230
1702585231 和他人一起生活或工作时,他们行事的目的性更强了。比如说,凯西和唐娜,她们已经在公司待了几十年,彼此势不两立,甚至因为嫉妒对方而耽误交货和服务的时间。然而,接受意向性训练后,两人互发邮件,表明一切都过去了,她们会积极对待这段关系,每周在午餐时间见一次面,交流增强企业效益的办法。不久以后,两人手下的团队也开始冰释前嫌了。
1702585232
1702585233 公司上下都开始加大力气改善人际关系,他们很好地诠释了我们对“目的性社交”的定义。所谓“目的性社交”就是利用自己的个人特色、谈话风格、观念想法以及影响力来打造真诚相待的人际关系。
1702585234
1702585235 这些都是在汤姆公司实实在在发生的,整个公司都对社交乐此不疲。他们开始利用自身和他人身上的特点,将谈话作为思想、理念和信息高效率交流的后花园;他们自由地表达对自身、工作和文化的观点,用以帮助别人,会说出自己的心声,也会给对方表达心声的权利;他们会动用自己在公司内外的影响力以成人之美。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公司的辉煌和同事的成就。
1702585236
1702585237 让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我的恋爱已经是20世纪的事了,那时,在出门约会之前(尤其是之前已经约会不止一次了),按规矩,小伙子都会被邀至姑娘家,回答姑娘爸妈的问题:你意在何为?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姑娘的父母想试探小伙子对恋爱的态度,话外之音就是:你到底对我的女儿有什么想法?你对她是认真的,还是只是玩玩而已?通过这次问话,姑娘家的父母就给出了明确的态度,期望他们能喜结连理。
[ 上一页 ]  [ :1.7025851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