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606128e+09
1702606128
1702606129 按计划,这实验将进行两周,但在第六天后,津巴多了解到这次的模拟太激烈了:“我知道在结束之前他们的思想方式已经像犯人一样,如果我们可以证明病态的行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养成,想想真实的牢房造成的伤害是什么……”
1702606130
1702606131 在这个戏剧化的实验中,二十一个教育程度不错的中产阶级市民,在一夜之间了变成好虐成性、欺负弱者的粗汉或颓丧混乱的牺牲者。我们现在了解到了社会角色的功能之一就是影响我们思考的方式,幸运的是,很多执法人员都了解这种伴随职业而来的知觉盲点,专家为克服这个问题而发展出许多专案计划。
1702606132
1702606133 自我概念
1702606134
1702606135 最后一个影响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与人互动的因素便是自我概念。大多数的研究显示:高自尊的人比较有可能对别人有较高的评价,低自尊的人可能对别人有较低的评价。你个人的经验可能支持下面的说法:低自尊的人常常愤世嫉俗、认为别人心怀不轨,而高自尊的人常常从正面的观点看别人。正如一位作家所言:我们从别人身上发现的特质,是我们无意识投影在别人身上的影像。当我们以为我们正往窗外看,也许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我们实际上是在看镜子。
1702606136
1702606137
1702606138
1702606139
1702606140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插图第12版) [:1702604911]
1702606141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插图第12版) 3.3  知觉的倾向
1702606142
1702606143 到目前为止,很明显的,诸多因素扭曲了我们对外界的诠释。社会心理学者用归因一词描述我们将行为赋予意义的过程,包括对自己、对别人的行为归因,但我们常常使用两套不同的标准。研究人员揭发出许多导致归因谬误的知觉错误。
1702606144
1702606145 对人严厉,对已仁慈
1702606146
1702606147 我们评价自己时往往比评价别人更为宽容,会试图说服自己和别人“我的本意是善良的”。我们倾向用最宽容的条件裁断自己。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倾向称为自利的偏误。当别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将问题归咎于对方个人的因素,而自己遭遇不幸时,我们就将问题归咎于外在因素。想一想一些例子:
1702606148
1702606149 当别人搞砸一件工作.我们可能认为他们事前没有听清楚程序或者做的时候不认真;当我们搞砸一件工作时,我们就会说我们承受的压力太大。
1702606150
1702606151 当别人失控或生气,我们认为他太情绪化或太敏感了.当我们自己情绪失控或生气时,我们会说那是因为压力太大。
1702606152
1702606153 当某人开车超速被开罚单,我们认为他应该小心点:当我们开车超速被开罚单,我们会否认自己超速,或者说:“大家不都这么做吗?”
1702606154
1702606155 当别人汗流浃背,我们认为那是他的个性使然,当我们汗湿衣裳,我们说是房间不通风、人又太多。
1702606156
1702606157 “自我评价”比“别人评断我”更慈悲的自我中心倾向也已经被实验证明:一群被随机挑出的受试者被问到自己与人相处的能力,所有的受试者毫无例外地违反数学定律(译者按: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将自己列在能力较优的前10%。6%的受试者将自己列在前10%,而且他们中25%的人不可思议地将自己列在前1%。在同一个研究中,70%的受试者将自己的领导能力列在前25%,只有2%的受试者将自己列在平均以下;60%的受试者将自己的运动能力列在前25%,只有6%的受试者将自己列在平均以下。
1702606158
1702606159 强调别人的缺点
1702606160
1702606161 我们偏向留意别人的负面印象甚于正面印象,你如何看待哈维?他英俊、工作勤奋、聪明、诚实,他也是一个自大狂。
1702606162
1702606163 最后一项特征是否使你对他的判断产生改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代表你和大多数人一致。研究指出当人们知道一个人正、负两方面的特征时,人们倾向于受到较不讨喜的那些特性所影响。例如,一项研究指出:面试官有较大的几率拒绝带有负面信息的求职者,虽然这位求职者其他的方面都是正向的。
1702606164
1702606165 最明显的最有力
1702606166
1702606167 我们容易被显而易见的事件所影响。我们很容易了解这种知觉的错误,这一章开头提到过,我们总是选择环境中最明显的刺激:密集、重复、不寻常或其他吸引我们注意力的特征。问题在于最明显的因素不一定是事件中唯一的或最重要的因素。举例来说:
1702606168
1702606169 ▲当两个小孩争吵(或两个大人为重要的事情争吵)时,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去责怪第一个发难者,其实另一个人也有一半责任,因为过程中他可能取笑对方或拒绝合作。
1702606170
1702606171 ▲一位熟人恶意的闲言碎语和非议已开始造成你的困扰,你可能为此大为抱怨,但却忘记长久以来你一直放纵他,因此至少你也有部分的责任。
1702606172
1702606173 ▲你可能因不愉快的工作状况而归咎顶头上司,却忽视了超出他(她)控制范围的因素,例如经济的波动、高层人士的决策、顾客或其他同仁的要求等。
1702606174
1702606175 先入为主
1702606176
1702606177 留恋于第一印象,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进而给人贴标签是知觉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一部分,这些标签是产生诠释的方式之一,比如“她似乎很爽快”、“听起来他们非常自大”等。
[ 上一页 ]  [ :1.70260612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