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632154
没有在随机实验中和安慰剂做过比较的疗法,很可能就是一种安慰剂。美国法律规定,新的处方药和新的医疗装置必须通过随机实验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1702632155
1702632156
那些营养保健品又如何呢?美国法律允许草药、维生素与营养品的制造商,无须证据就可以声称这些产品是安全的而且可以改善人的身心健康状况,但他们不能宣称其可治疗疾病。因此,我不用任何证据就可以说,摩尔博士的“印第安纳陈年精华”有助于改善心脏健康状况。但是,没有经过临床试验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的认可,我不能说它可以降低人们患心脏病的风险。然而,当大家听到我的话时,有很多人会把“改善心脏健康状况”和“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当成一回事。我也不必担心药片里的“印第安纳陈年精华”的剂量是多少,以及多大的剂量会对人体有害。
1702632157
1702632158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不是应该要求营养保健品遵守和处方药一样的法律呢?
1702632159
1702632160
练习
1702632161
1702632162
6.2 多项选择测验。曾有一位实验人员想搞明白多项选择的答案顺序是否会影响到测验的分数。他为一次测验设计了三个版本的试卷。每个试卷都包含同样的题目,而且答案也是一样的,但是每个试卷的答案排序是不同的。每个班级有75名学生。该实验人员怀疑测验的分数可能也会因老师不同而受到影响,所以将老师(班级)当作区块变量(blocking variable)处理。画出这个实验的区块设计示意图,可以参考图6.2的画法。
1702632163
1702632164
小结
1702632165
1702632166
本章要点
1702632167
1702632168
• 因为安慰剂效应很强,所以临床试验以及其他以人作为实验对象的实验,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都应该采用双盲实验。
1702632169
1702632170
• 双盲实验有助于满足比较实验的基本要求:除了实验要比较的处理方式之外,在其他方面对所有实验对象一视同仁。
1702632171
1702632172
• 实验最常见的弱点是,我们不能将得到的实验结果推广至现实生活。原因在于,有些实验用了不切实际的处理方式,有些实验的实验对象是从特定群体中挑选出来的,比如大学生,而且所有实验都在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时间条件下进行。我们希望,类似的实验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多次进行,以确认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1702632173
1702632174
• 许多实验的设计,比完全随机化的实验设计还要复杂。完全随机化设计是把所有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成不同的组,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配对设计只比较两种处理方式,方法是把两种处理方式随机分配给一对类似的实验对象,或者两种处理方式先后用于同一个实验对象,但顺序随机决定。区块设计先把类似的实验对象归入同一个区块,然后分别在每一个区块中随机分配处理方式给各组实验对象。
1702632175
1702632176
• 令人信服的实验,关键就在于随机化、控制和足够多的实验对象这些重要的概念。
1702632177
1702632178
在第5章,我们了解到设计良好的随机化对比实验为检验一种处理方式是否导致某种反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现实世界里,简单的随机比较实验无法解决实验中的所有问题。安慰剂效应和实验人员的期望所带来的偏差,导致实验结论失效。和无回应的抽样调查一样,实验也会受到不合作的实验对象的影响。一些实验对象者拒绝参与,有一些人在实验结束前退出了实验,还有一些人不遵守实验规则,比如在药品临床试验中不服用实验人员提供的药片。本章介绍的一些更复杂的设计和技术,被用于克服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必须对实验的各部分给予足够重视,以确保得出的结论是有效的。当看到实验结果时,你应该使用本章介绍的想法评估它的质量。
1702632179
1702632180
案例分析与评估
1702632181
1702632182
用你在本章所学的知识分析与评估本章开头的案例分析。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702632183
1702632184
实验结果是:在实验期间服用不含咖啡因成分的胶囊并报告咖啡因依赖程度减轻的实验对象的人数,以及他们的症状减轻程度都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1702632185
1702632186
• 解释“统计学显著性”是什么意思。
1702632187
1702632188
• 解释为何实验人员给实验对象提供装有别的物质的胶囊,而不是干脆不给他们服用任何胶囊。
1702632189
1702632190
• 让实验对象同时服用有咖啡因和别的成分的胶囊,与让一部分实验对象服用含有咖啡因的胶囊而另一部分实验对象服用含有其他成分的胶囊相比,前者有哪些好处?
1702632191
1702632192
练习
1702632193
1702632194
6.1见本书第131页。
1702632195
1702632196
6.2见本书第135页。
1702632197
1702632198
6.3 致幻蘑菇。《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说赛洛西宾(俗称“致幻蘑菇”)中的活性成分,会让2/3首次摄入这种物质的人产生幻觉。这个结果来自在线期刊《精神药理学》的一项研究,这篇文章的作者说他们的“双盲实验评估了服用超量赛洛西宾造成的中短期心理影响”。向不懂统计学的人解释双盲实验是什么意思。
1702632199
1702632200
6.4 抗抑郁药有效吗?一位实验人员检验了一种抗抑郁药对抑郁症的疗效。他将患有中度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让一组人服用抗抑郁药,另一组人服用安慰剂。实验对象不了解他们接受的是哪种疗法。4周后,实验人员与所有实验对象面谈,评估他们的症状改变情况。批评意见认为这个结果值得怀疑,因为该实验不是双盲实验。请解释这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何这样做可能导致结果有偏差。
1702632201
1702632202
6.5 治疗粉刺。某医学期刊中的一篇文章报道了一项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了解脉冲激光染色疗法是否对治疗粉刺有效。文章对该实验的描述为“随机化、控制、单盲的半边脸临床试验,40位年龄在13岁及以上的脸部粉刺患者自愿参与,从2002年8月到2003年9月,在一家学术转诊中心进行”。半边脸临床试验是指一边脸接受治疗,而另一边脸不做治疗。你认为这里的“单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可能进行双盲实验?
1702632203
[
上一页 ]
[ :1.70263215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