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695964
《开皇律》(581—583);《大业律》(607年)。
1702695965
1702695966
唐朝(618—906)
1702695967
1702695968
《唐律疏议》(653年,最终完成于737年。这部法典在很大程度上以隋《开皇律》为蓝本;这部法典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法典)。
1702695969
1702695970
宋朝(960—1279)
1702695971
1702695972
《宋刑统》(963年;很多内容仿照《唐律》)。
1702695973
1702695974
元朝(1280—1367)
1702695975
1702695976
《大元通制》(1316—1323。原法典已失传;有关元代法律的记载,现仍有部分残存,但不能确定它们与《大元通制》的关系)。
1702695977
1702695978
明朝(1368—1644)
1702695979
1702695980
第一部《大明律》(1373—1374,大部分内容仿自唐及唐以后各代法律)。
1702695981
1702695982
定本《大明律》(1397年,以第一部《大明律》为蓝本,从1389年开始修订,至1397年完成;这一部《大明律》从形式上改变了以前各代法典沿袭的传统,后为《大清律集解附例》所效仿)。
1702695983
1702695984
清朝(1644—1911)
1702695985
1702695986
《大清律集解附例》(1646年;1670年做了一次修订;1723—1727年又做了一次全面修订)。
1702695987
1702695988
《大清律例》(1740年。由《大清律集解附例》发展演变而来;这是清代法律的最终定本,直到1905年实行全面法律改革以前,它一直有效)。
1702695989
1702695990
传统观点认为:产生于约公元前400年的李悝的《法经》,是后世历代法典的蓝本。人们还认为,《法经》包括以下6个主要篇章:
1702695991
1702695992
(1)盗法;
1702695993
1702695994
(2)贼法[13];
1702695995
1702695996
(3)囚法;
1702695997
1702695998
(4)捕法;
1702695999
1702696000
(5)杂法;
1702696001
1702696002
(6)具法。
1702696003
1702696004
汉《九章律》被认为直接源自李悝的《法经》,但有两点重要变化。第一,《法经》各篇以一般性术语“法”命名;而汉代法律中,无论是其总名称,还是各篇名称,都使用范围较窄、含义进一步具体化的术语“律”;[14]第二,《法经》共六篇,而《九章律》则增加了三篇:
1702696005
1702696006
(7)兴律;
1702696007
1702696008
(8)厩律[15];
1702696009
1702696010
(9)户律。
1702696011
1702696012
但是很不幸,有关李悝《法经》的介绍,首见于《晋书·刑法志》中,而《晋书》修成于公元644年。自《法经》问世至有关记载文献的出现,中间经过了一千余年。这样漫长的时间间隔,难免会使人们对于《晋书·刑法志》有关《法经》记载的可靠性产生怀疑。当然,《法经》本身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16]
1702696013
[
上一页 ]
[ :1.7026959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