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700474e+09
1702700474 [21]《刑案汇览》在本节名下有三十几个案例。关于对这些案例的分析研究,可参见朱迪·费尔德曼·哈里逊(Judy Feldman Harrison)《非法对待罪囚:清朝司法实践中的案例研究》(“Wrongful Treatment of Prisoners:A Case Study of Ch’ing Legal Practice”),载《亚洲研究杂志》(Journal of Asian Studies),23∶227—244,1964年。
1702700475
1702700476 [22]本律规定:官吏在审断案件时不引用相关律例者,笞三十。对于皇帝在处理具体案件时颁布的诏旨,若其尚未被编入律例,司法官也不得引以为断罪依据。
1702700477
1702700478 [23]本律禁止衙门吏典代犯人书写招供证词(参见本书所选译案例第79.1案,该案所引律例也禁止私人“讼棍”代写此类招供证词)。本书实际上只选收一件皇帝诏旨,而且该诏旨也只是部分内容与“吏典代写招草”这一标题有关。
1702700479
1702700480
1702700481
1702700482
1702700483 中华帝国的法律 [:1702695297]
1702700484 中华帝国的法律 七、工律类
1702700485
1702700486 102.擅造作
1702700487
1702700488 102.1 嘉庆十二年(1807年)说帖
1702700489
1702700490 《刑案汇览》卷六〇,《工律》
1702700491
1702700492 广东司查律载:“营造已损财物、已费人工,并计所损物价及所费工钱,重者坐赃论”;又:“坐赃致罪,通算折半科罪。一百两,杖六十,徒一年。”[参见《大清律例·刑律·官吏受财》律。该律列出了坐赃1—400两不等的处罚,其最高刑为徒三年。]
1702700493
1702700494 又,例载:“官吏坐赃致罪者,果能于限内全完,仍照‘那移亏空钱粮’之犯,准其减免。”[“坐赃”是指官吏贪图私利而受财。与“坐赃”不同,此处所称“那移亏空钱粮”犯罪中,罪犯并未将其钱粮归为己有。]又,“那移库银,限一年,果能尽数全完,免罪;未至二万两者,仍照例准其开复。”
1702700495
1702700496 此案:参革都司陈攀桂,因各船修理帆索、杠具等项,需用银两,辄将兵丁口粮银两那移充用,又不能按例妥办。于定例应领之外计多用银三百九十八两零。虽讯无侵扣情事,究属违例妄费。应如该督所奏:陈攀桂合依“营造损费、坐赃”本律。该银三百九十八两零,折半科罪,杖六十,徒一年。[这里显然有计算错误。三百九十八两折半,应是一百九十九两。根据《大清律例·刑律·坐赃致罪》律,坐赃一百两至二百两者,处刑杖七十、徒一年半;徒一年之刑是针对坐赃银两在八十两以上、一百两以下的犯罪。[1]]
1702700497
1702700498 查:该参员系“坐赃致罪”,其多用银两业于参革之后尽数完缴,系在一年限内全完。自应照“那移、限内完赃”例,免罪,准其开复。
1702700499
1702700500 仍交兵部,照例议处。其所领答付应缴销之处,移咨兵部办理。
1702700501
1702700502 103.造作不如法
1702700503
1702700504 103.1 嘉庆十四年(1809年)案
1702700505
1702700506 《刑案汇览》卷六〇,《工律》
1702700507
1702700508 江苏司:此案,荷花塘筑堤处所,因河底淤深,坝基不能坚实,遂致已合复开。不特糜币、费时,而下游田庐、民舍所损实多。
1702700509
1702700510 查:钱沄以微末汛弁希冀见好,妄行倡议,以致办理错误。钱沄应比照“造作不如法计所费工钱拟徒”律,加重,发往伊犁充当苦差。
1702700511
1702700512 《大清律例·工律·造作不如法》律对“造作不如法”罪仅规定最高为杖一百、徒三年的刑罚。但本案对钱法以“造作不如法”定罪,所处刑罚却是流刑中最严的一种:“发往伊犁充当苦差。”当然,刑部做出此判决,已强调仅是“比照”原律,而非“依照”。通常情况下,“比照”原律加重处罚,仅“量加一等”;但本案判决自原律的“杖一百、徒三年”加至“发伊犁当差”,根据标准的量刑计等方法,其所加等数已远远超过“一等”。类似的加重数等处罚,在第68.1案中也曾出现。
1702700513
1702700514 可以推测,此处比照适用“造作不如法”律,说明本案筑堤蓄水之前,并未制定方案;与擅自违背适当的修筑方案相比较,完全的越权营造行为,其性质要严重得多。
1702700515
1702700516 104.织造违禁龙凤文段匹[2]
1702700517
1702700518 104.1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1702700519
1702700520 《刑案汇览》卷六〇,《工律》
1702700521
1702700522 乾隆四十四年江苏赣榆县已革生员韦玉振叙父行述擅用“赦”字一案。
1702700523
[ 上一页 ]  [ :1.7027004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