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711552e+09
1702711552 [38] 《李大钊全集》第3卷,第251页。
1702711553
1702711554 [39] 《李大钊全集》第1卷,第4—5页。
1702711555
1702711556 [40] 《李大钊全集》第1卷,第93页。
1702711557
1702711558 [41] 《李大钊全集》第1卷,第93页。
1702711559
1702711560 [42] 《李大钊全集》第1卷,第220页。
1702711561
1702711562 [43] 《李大钊全集》第5卷,第355页。
1702711563
1702711564 [44]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李大钊研究会编《李大钊史事综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第620页。
1702711565
1702711566 [45] 《李大钊全集》第1卷,第233页。
1702711567
1702711568 [46] 张静如等编《李大钊生平史料编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第31页。
1702711569
1702711570 [47] 《李大钊全集》第1卷,第206页。
1702711571
1702711572 [48] 《李大钊全集》第4卷,第73页。
1702711573
1702711574 [49] 《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5期,转引自朱文通《李大钊年谱长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第379页。
1702711575
1702711576 [50] 估计已经开设,但中途因故耽搁,见《北京大学日刊》1922年10月31日,李权兴等主编《李大钊研究辞典》,红旗出版社,第872页。
1702711577
1702711578 [51] 《李大钊全集》第4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第139页。
1702711579
1702711580 [52] 张国焘:《我的回忆》,转引自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李大钊研究会编《李大钊史事综录》,第532页。
1702711581
1702711582 [53] 《李大钊全集》第4卷,第4页。
1702711583
1702711584 [54] 《李大钊全集》第4卷,第196页。
1702711585
1702711586 [55] 《李大钊全集》第4卷,第87页。
1702711587
1702711588
1702711589
1702711590
1702711591 近代法律人的世界 [:1702710412]
1702711592 近代法律人的世界 从“朝阳”到延安:法学家陈瑾昆的人生转折
1702711593
1702711594 韩伟
1702711595
1702711596 摘要:陈瑾昆是民国时期知名的法学家,在民法、刑法、诉讼法等领域均颇有研究,并长期担任朝阳大学等校法学教职。抗战结束后,因不满国民党之专制政策,携家前往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与了诸多重要的立法、司法工作,实现了晚年人生的转折。陈瑾昆等“旧法学家”的人生际遇,也预示新中国法治的雏形。
1702711597
1702711598 关键词:朝阳大学 陈瑾昆 陕甘宁边区 华北人民法院
1702711599
1702711600 在战事正酣的1947年,毛泽东在一年时间里连发三信给一位“务虚”的人,他在1月的信中写道:“从新的观点出发研究法律,甚为必要。新民主主义的法律,一方面,与社会主义的法律相区别,另一方面,又与欧美日本一切资本主义的法律相区别,请本此旨加以研究。”在7月的信中说:“立法工作是一新部门,得兄主持,日起有功,是大好事。”在11月的信中又写道:“惟我们宁可从长打算,估计到一切可能的困难,以自力更生精神,准备付以较长时间,似属有益。兄及诸同志对于宪草惨淡经营,不胜佩慰。”[1]其中肯定、赞许之意,溢于言表。这位战争中的务虚者究竟是何许人,能得到忙于指挥战事的毛泽东数次关切?他不是别人,就是时在中央法律研究委员会任职的法学家陈瑾昆。这位曾经在朝阳大学教授法学的民国著名法学家,为何在花甲之年辗转去往延安,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又怎样踏上了为新中国立法的征程。要解释这一系列问题,就不能不走近这位法学家,回顾其堪称传奇的人生。
1702711601
[ 上一页 ]  [ :1.7027115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