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711958
1702711959
[44] 该文原载《银行周报》第18卷第37期,1934年,现收录于《马寅初全集》第7卷。以下关于同业公会统制理论的引用,如无特别注明均出自该文。
1702711960
1702711961
[45] 《关于商会法四问题之解释报告书》,《申报》1929年6月7日,第9版。
1702711962
1702711963
[46] 《新〈商会法〉与〈工商同业公会法〉》,《马寅初全集》第6卷,第368页。
1702711964
1702711965
[47] 《市商会昨开代表大会》,《申报》1932年6月19日,第17版。
1702711966
1702711967
[48] 《新〈商会法〉与〈工商同业公会法〉》,《马寅初全集》第6卷,第367—370页。
1702711968
1702711969
[49] 《新〈商会法〉与〈工商同业公会法〉》,《马寅初全集》第6卷,第369页。
1702711970
1702711971
[50] 《修正工商周业公会法第七条条文审查报告》,《立法院公报》第42期,1932年,第28页。
1702711972
1702711973
[51] 《工商同业公会法有彻底修改必要》,《首都国货导报》第11期,1935年,第15页。
1702711974
1702711975
[52] 《马寅初讲防止走私办法》,《申报》1936年6月5日,第5版。
1702711976
1702711977
[53] 《上海市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特刊》,《商业月报》第16卷第6号,1936年,第16页。
1702711978
1702711979
[54] 《何以要修正工商同业公会法》,《国货月刊》第3卷第11期,1937年,第8—12页。
1702711980
1702711981
[55] 《商业工业输出业各同业公会法及修正商会法业经命令分别公布由》,《立法院公报》第96期,1938年,第5页。
1702711982
1702711983
[56] 参见《法规》,《立法院公报》第96期,1938年,第90—126页。
1702711984
1702711985
[57] 《工商同业公会法修正草案优点》,《申报》1937年1月29日,第14版。
1702711986
1702711987
[58] 《论官僚资本》,《马寅初全集》第12卷,第289页。
1702711988
1702711989
[59] 《中国劳资问题》,《马寅初全集》第2卷,第513页。
1702711990
1702711991
[60] 《个人主义与全体主义》,《马寅初全集》第7卷,第337页。
1702711992
1702711993
[61] 《中国经济之分裂》,《马寅初全集》第2卷,第508页。
1702711994
1702711995
[62] 《中国劳资问题》,《马寅初全集》第2卷,第515页。
1702711996
1702711997
[63] 《我国经济界之三滥》,《马寅初全集》第2卷,第174页。
1702711998
1702711999
1702712000
1702712001
1702712003
近代法律人的世界 从“群众”到“人民”:中国共产党宪法观念的变迁(1931—1949)[1]
1702712004
1702712005
尹辉煌 饶传平
1702712006
1702712007
摘要: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共逐渐放弃对左派国民党的希望,开始独立建立苏维埃政权。城市工人暴动的道路屡屡受挫,争取群众支持成为共产党内的共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在内容上吸纳了这种共识,通过对群众的动员和规训走出了政治整合的第一步;同时以“大纲”的形式表明本身是暂时的和进行时的,这也恰恰反映新民主主义是过渡性的形式。之后,中共通过统一战线完成了在理念和制度两方面从“群众”到“人民”的过渡,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对政治力量的吸纳,凝聚了强大的政治共识作为建国的基础。
[
上一页 ]
[ :1.7027119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