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712233e+09
1702712233 [44] 参见章永乐《近代中国宪政建设中的政治吸纳/整合缺位——以1914年北洋政府宪制改革为中心》,《北大法律评论》2012年第1期。
1702712234
1702712235 [45] 胡汉民主张,遵循孙中山的遗教,《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足可作为约法,此说得到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认。但是汪精卫制定《太原约法》后,南京国民政府为争夺法统,正式另立约法。介绍尤详者参见高鹏翱《〈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制定过程浅析》,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9。
1702712236
1702712237 [46] 参见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9,第499页。
1702712238
1702712239 [47] 1930年代,知识分子有一场关于现代化的大讨论,涉及的层面非常多,在政治上虽然不同学者对民主还是专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各方都在寻找解决国难的途径,民族主义成为共识,参见王术静《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2。
1702712240
1702712241 [48]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目前时局告同志书》(1931年12月11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第399页。
1702712242
1702712243 [49]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中),档案出版社,1985,第16—17页。
1702712244
1702712245 [50]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25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第610页。
1702712246
1702712247 [51]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58页。
1702712248
1702712249 [52] 参见陈永发《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下卷,第312页。
1702712250
1702712251 [53] 〔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第607页,转引自张宪文、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第7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第359页。
1702712252
1702712253 [54] 《中央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式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1936年9月17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第88页。
1702712254
1702712255 [55] 参见黄汝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1702712256
1702712257 [56] 《中共中央对于推进宪政运动的第二次指示》(1939年12月1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第200页。
1702712258
1702712259 [57]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32—733页。
1702712260
1702712261 [58] 参见林来梵、褚宸舸《中国式“宪政”的概念发展史》,《政法论坛》2009年第3期。
1702712262
1702712263 [59] 参见汪朝光主编《中华民国史》第3编第5卷,中华书局,2000,第142—157页。
1702712264
1702712265 [60]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二中全会政治报告》(1947年1月10日),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第266—277页。
1702712266
1702712267 [61] 详见韩大梅《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01。
1702712268
1702712269 [62] 《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第131页。
1702712270
1702712271 [63] 最典型的是,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赢得了张学良的认同,极大缓解了自身的战争压力,西安事变的历史影响更无须赘述,详见汪朝光主编《中华民国史》第3编第2卷下册,第645—683页。
1702712272
1702712273 [64] 参见韩大梅《〈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论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年第1期。
1702712274
1702712275 [65] 强世功对“翻天覆地”做出十分精彩的语义解释和历史解释,参见强世功《立法者的法理学》,三联书店,2007,第100页。
1702712276
1702712277 [66] 当然,《宪法大纲》亦多次将“工、农、兵”合称,红军建设也是同时期中央文件的主要关注点,建国之路不应该忽略军队和战争,本文篇幅有限,更多是从法学和政治学的角度来探讨。
1702712278
1702712279 [67] 参见高华《叙事视角的多样性与当代史研究——以50年代历史研究为例》,《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702712280
1702712281 [68] Hannah Arendt,On Revolution(New York:Viking Press,1963),p.184.
1702712282
[ 上一页 ]  [ :1.7027122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