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716593e+09
1702716593 〔1〕Schwartz B. Rule of Virtue, China Quartely, 1968 (35).
1702716594
1702716595 〔2〕Shirk S. Competitive Comrades: Career Incentives and Student Strategies in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0.
1702716596
1702716597 〔3〕陈佩华.毛主席的孩子们,史继平等译,天津:渤海湾出版公司,1988。
1702716598
1702716599 〔4〕陈佩华等.当代中国农村历沧桑:毛邓体制下的陈村,孙万国等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
1702716600
1702716601 〔5〕MadsenR. MoralityandPowerinaChineseVillage, Berkeley: University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1702716602
1702716603 〔6〕Oi. J. StateandPeasantinContemporary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1702716604
1702716605 〔7〕华尔德.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147页。
1702716606
1702716607 〔8〕李猛,周飞舟,李康.单位:制度化组织内部机制,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6(16)。
1702716608
1702716609 〔9〕Apter A., Saich T.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in Mao’s Republic,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1702716610
1702716611 〔10〕陈永发.延安的阴影,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陈永发.“延安模式”的再检讨,载《新史学》,1997,8(3).
1702716612
1702716613 〔11〕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
1702716614
1702716615 〔12〕朱元鸿.The Counter - Revolution: A Family of Crimes, Communist RevolutionaryRhetoric (1929—1989),《东海大学学报》,1994(35),57-93页.
1702716616
1702716617 〔13〕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1702716618
1702716619 〔14〕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一),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57页。也如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所指出的,虽然在战国时代有儒法之争,但从西汉以礼入法以后,礼治、德治与法治的思想逐渐折中调和。
1702716620
1702716621 〔15〕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中国,226-235页。
1702716622
1702716623 〔16〕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172页。
1702716624
1702716625 〔17〕F. Watkins, I. Kramnick.意识形态的时代,张明贵译,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4,5,6页。
1702716626
1702716627 〔18〕我们对“对号法”的发现,最初来自于我们所做的一项田野研究。我们在田野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地方政府心中常常有这样一幅农民的图景,即“多数明白事理的人民群众+少数易受欺骗的群众+个别别有用心的坏人”。当他们与农民打交道碰到阻力时,总会将具体的人分别与这幅图景的某个位置相对应,从而再来考虑相应的化解之道——依靠、教育或打击(应星《大河》)。我们可以看到,对号法这样一种话语从1949年至今,尽管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了诸多的变形,但却始终在中国社会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在这里尝试着对这种对号法的原型进行勾勒。
1702716628
1702716629 〔1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页。
1702716630
1702716631 〔20〕梅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张瑛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1702716632
1702716633 〔21〕正如朱元鸿(TheCounter - Revolution: A Family of Crimes, Communist Revolutionary Rhetoric, 1929—1989)所说的:“依据革命的语艺,反革命问题在于揭下面具,暴露潜藏的敌人与伪装的奸细。而事实上,反革命本身就是一幅面具,是为了证明革命真实与实现革命权力而为某些经过选择的特定群体戴上的面具。整个策略正在于:借着‘想象的’来证明‘真实的’。”
1702716634
1702716635 〔22〕汤森,沃马克.中国政治,顾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1702716636
1702716637 〔23〕由于在中国“毛泽东思想”有特定的意含,与我们的分析对象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本文基本不用“毛泽东思想”一词,而用国外学者多采用的“毛泽东主义”(或“毛主义”)一词。关于毛泽东思想与毛主义,可参见史华兹.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陈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702716638
1702716639 〔24〕关于此文发表时的背景,参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567-602页。
1702716640
1702716641 〔25〕1949年后界定“坏分子”的两条主要标准是:阶级出身和政治表现。如果说出身还是一个确定项的话,那么,“表现”就是一个含混其词的东西了。表现不好的家伙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反对、敌视和破坏”的敌人之间完全没有可供操作的清晰分界。对“表现”的含混性,可参见华尔德.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
1702716642
[ 上一页 ]  [ :1.70271659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