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721972
第三十五条 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认为对专门性问题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1702721973
1702721974
第三十六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1702721975
1702721976
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1702721977
1702721978
第三十七条 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702721979
1702721980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1702721981
1702721982
第三十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收到申请书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1702721983
1702721984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702721985
1702721986
第三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702721987
1702721988
第四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1702721989
1702721990
第四十一条 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702721991
1702721992
(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1702721993
1702721994
(二)有明确的被告;
1702721995
1702721996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1702721997
1702721998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1702721999
1702722000
第四十二条 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7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1702722001
1702722002
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1702722003
1702722004
第四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1702722005
1702722006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1702722007
1702722008
第四十四条 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1702722009
1702722010
(一)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1702722011
1702722012
(二)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的;
1702722013
1702722014
(三)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1702722015
1702722016
第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702722017
1702722018
第四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3人以上的单数。
1702722019
1702722020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1702722021
[
上一页 ]
[ :1.70272197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