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725436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当前存在的死刑民意,应当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既不能漠视民意,又不能一味地顺从民意。要深入分析我国死刑民意形成的各种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有效地引导民众的死刑观念的转变,使符合人类文明的、科学的死刑观在民众心里扎根。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汇入不可阻挡的废除死刑的世界潮流。
1702725437
1702725438
【1】 参见翟中东主编:《刑种适用中疑难问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9页。
1702725439
1702725440
【2】 参见梁治平:《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载王铭铭、王斯福主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47—448页。
1702725441
1702725442
【3】 〔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03页。
1702725443
1702725444
【4】 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1975年版,第138页。
1702725445
1702725446
【5】 《圣经·加拉太书》,第3章第28节。
1702725447
1702725448
【6】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55—556页。
1702725449
1702725450
【7】 《论语·学而》。
1702725451
1702725452
【8】 同上。
1702725453
1702725454
【9】 《论语·子路》。
1702725455
1702725456
【10】 《论语·颜渊》。
1702725457
1702725458
【11】 《论语·卫灵公》。
1702725459
1702725460
【12】 《论语·宪问》。
1702725461
1702725462
【13】 《论语·公冶长》。
1702725463
1702725464
【14】 《孟子·尽心下》。
1702725465
1702725466
【15】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1702725467
1702725468
【16】 陈卫平:《论儒家人道原则的历史演进》,载《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1702725469
1702725470
【17】 罗文东:《人道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萌芽及其历史命运》,载《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1702725471
1702725472
【18】 徐显明:《生命权与人身安全权》,载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63—464页。
1702725473
1702725474
【19】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34页。
1702725475
1702725476
【20】 中国日报网站,2001年6月12日。
1702725477
1702725478
【2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78页。
1702725479
1702725480
【2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11—312页。
1702725481
1702725482
【23】 前苏联经历了三次废除死刑又三次恢复死刑的实践。参阅李云龙、沈德咏:《死刑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0—62页。
1702725483
1702725484
【24】 《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75—176页。
1702725485
[
上一页 ]
[ :1.7027254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