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729421e+09
1702729421
1702729422 嘉庆拾陆年十二月 日
1702729423
1702729424 立卖山契字人卫光生
1702729425
1702729426 (具名下略)
1702729427
1702729428 (四)
1702729429
1702729430 立卖杉松木契字吕朝万,承祖遗下得有杉松木山贰片,坐落学窠堂土名榜楼连茶窠仔……即将此山托中说谕到小仁洲坊 叶道昂亲边进前承买为业,当日同中三面议定时值土风价铜钱陆千文足讫……自卖之后,寸土寸木,水石一切不留,任凭钱主抨捎管业,如有杉、松茂大,任从砍伐,且万不敢阻当异说等情……
1702729431
1702729432 道光九年十二月 日
1702729433
1702729434 立卖山契字人吕朝万
1702729435
1702729436 (具名下略)
1702729437
1702729438 “银主”的称呼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白银作为货币支付手段日益频繁的情势下出现的。福建由于漳、泉与吕宋之间的交易频繁,输入了大量白银,渐而在民间行使流通,白银持有者则被视为“银主”。在闽北民田买卖中,至少在万历年间便有契载“银主”的事实。小瀛洲山地买卖契约中出现“银主”的称呼,也是万历年间的事,如云:
1702729439
1702729440
1702729441
1702729442 立卖杂木山契字人吴如行同侄先佐,承祖遗下分受得有杂木山壹片,坐落本乡对门溪,土名白沙蛇仔老林坑……缘因缺少纹银应用,即将前山亲友引到小瀛洲坊叶高明相公边承买为业,当日同中三面言议定时值土片价纹银捌两正。立字之日,壹色现银交收足讫,无少分厘,并无货物准折,亦无债负、逼勒、贪吞等弊,其山自卖之后,任凭银主前去登山管业,永远子孙料理,且亲房伯叔兄弟各无干涉,与门房人等不敢阻当异言妄说,倘有上手来历不明,不涉买主之事……今欲有凭,敬立卖杂木山契字一纸,付与银主收执存照。
1702729443
1702729444 万历二年五月 日
1702729445
1702729446 立卖杂木山契字 吴如行
1702729447
1702729448 知契侄 吴先佐
1702729449
1702729450 说谕亲 连芝樗
1702729451
1702729452 在见亲 叶江梁
1702729453
1702729454 代笔亲 叶元荣
1702729455
1702729456 由于明清鼎革,特别是清初的禁海迁界,这种发展趋势显然受到很大影响。到乾隆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用白银或铜钱购置山地者才日渐增多。根据有关契约文书的分析,购置民田的“银主”,一般是商人地主、富裕佃农或二地主。上引山契所载的“银主”,则有所不同,当是地主或富裕的自耕农中的兼营林木者。嘉庆年间买山培植林业的“江右人氏朱步忠”,虽然由于资料的缺乏,无法断定他的阶级成分,但估计可能是江右的纸商或木商之类,为了保证商业上的方便而购山兼营的。也就是说,从乾隆朝到鸦片战争爆发前,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地处南平北部僻远山区的小瀛洲,也可以看到山地卷入商品经济的旋涡,引起杉、竹、茶等经济林木种植的发达,出现了一部分地主、富裕的自耕农甚至外地商人用白银买山经营的情形。这对当地闭塞的自然经济来说,是一个分解的征兆。
1702729457
1702729458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受到外国商人竞相购买闽北茶叶的刺激,山地种植商品化的趋势有所发展,小瀛洲一带买卖山地兼林木的现象更加频繁。特别是在光绪年间,“银主”购买山地和经济林,已是普遍现象。这里列举两张契约为证:
1702729459
1702729460 (一)
1702729461
1702729462 立卖竹林山并杉木、杂木山连山泥契字人叶其亮,承祖遗下分授得有竹林山并杉木山、杂木山连山泥贰片,坐落小仁州对门溪土名吴坑……即将前亮己下贰片,各片抽出壹半竹木、杉木,寸木寸草,水石山泥不留,尽行立契出卖断与房内叶其物兄边承买为业,当日同中三面议定时值土风契价洋银壹拾捌两正……自卖之后,前山竹木、杉木、杂木、松木,一切任凭银主前去铲削料理,砍伐克留,长大成林,出售客人,永远收租管业……
1702729463
1702729464 光绪甲申拾壹年拾月 日
1702729465
1702729466 立卖断竹林山并杉木杂木
1702729467
1702729468 山契字人连山泥契字人 叶其亮
1702729469
1702729470 (具名下略)
[ 上一页 ]  [ :1.70272942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