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730256e+09
1702730256
1702730257 凭中 汪桂林 押
1702730258
1702730259 王卫宫 押
1702730260
1702730261 执笔 高兴焰 押[121]
1702730262
1702730263 契(一)所卖的“小租”,是田面的征租权。特别是契(二),汪应曙先卖出田底,保留了部分力分[坌]、租谷、麦苗、粪草等项,亦即部分田面权。汪应曙本是自耕农,出卖土地采用地权分割的形式,分两次卖断了土地。这说明徽州的土地已经卷入地权分化的历史运动之中了。在这种变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除了大姓强宗的宗法性大地主顽强地维护和实行庄仆制外,一般地主(包括城居地主和商人地主在内)大多已和其他地区靠拢,采用招佃耕作的租佃制了。
1702730264
1702730265 下面一组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某位苏姓城居地主的租佃文约,表明佃户与地主之间的关系,是没有人身依附的契约关系[122]:
1702730266
1702730267 (一)
1702730268
1702730269
1702730270 一都四图住人曹廷禄,今自情愿立约,佃到城居苏 名下田二丘,坐落土名断石,计租一十五砠,每年每银捌钱五分,其银约秋收交还,不致欠少。今恐人心难凭,立此租约为照。其田原无上手贴头,但本主要用,即时退还,并无异说,再批为照。
1702730271
1702730272 嘉靖四十年十二月初四日
1702730273
1702730274 立佃约人 曹廷禄
1702730275
1702730276 中见人 苏万玉
1702730277
1702730278 代笔人 苏东旸
1702730279
1702730280 (二)
1702730281
1702730282 八都东塘立佃约人汪和,浼中佃到城居苏 名下土名上园田一丘,东至吴宅塘,西至邵宅山,南至邵宅田,北至邵宅园,其田计秈谷六砠,每砠重廿五斤,递年秋收送上门交还,不致缺少无易,今恐人心难凭,立此佃约为照。
1702730283
1702730284 每砠脚盐四两、酒反[饭]。
1702730285
1702730286 嘉靖四十二年六月初四日
1702730287
1702730288 立佃人 汪和 号
1702730289
1702730290 中见人 潘天成 号
1702730291
1702730292 (三)
1702730293
1702730294 立佃约人金三,原佃到城居苏 名下土名社屋前田,共大小六丘,内一丘原租谷三砠,今被沙涨,浼中初七、金广,领去担砂文[纹]银四钱五分,田让租一砠,每年议上秈谷贰砠。日后再有砂涨,尽是本身之当担砂,不干田主之事。与廿九砠共业,共上秈谷叁拾乙砠,不致少欠。又原买社屋塘一口,又本佃田内小塘一口,又柜树一根。今恐人难凭,立此担砂银承佃约为照(每砠重廿四斤)。
1702730295
1702730296 万历三年四月廿五日
1702730297
1702730298 立佃约人 金三 号
1702730299
1702730300 中见人 初七 号
1702730301
1702730302 代笔人 金广 号
1702730303
1702730304 在这里,地主和佃户的关系是单纯的纳租关系,佃户送租上门,地主要付脚费和酒饭,田地被沙涨,地主要负担挑沙费并减租。
1702730305
[ 上一页 ]  [ :1.7027302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