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730903e+09
1702730903
1702730904 [122] 均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1000061号。
1702730905
1702730906 [123]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000741号。
1702730907
1702730908 [124] 《道光江姓置产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藏,309号。
1702730909
1702730910 [125] 《陈维新户续置产业抄白契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1000686号。
1702730911
1702730912 [126]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1000002号。
1702730913
1702730914 [127] 《祁门汪光裕堂置产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藏,266号。
1702730915
1702730916 [128] 《徽州会社综录》。
1702730917
1702730918 [129] 《陈维新户续置产业抄白契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1000686号。
1702730919
1702730920 [130] 《道光江姓置产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藏,309号。
1702730921
1702730922 [131]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资料》第4辑,20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
1702730923
1702730924 [132] 《洪氏誊契簿》,安徽省博物馆藏。
1702730925
1702730926 [13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藏,1·29号。
1702730927
1702730928 [134] 《葆和堂需役给工食定例》,光绪十五年三月吉日吴葆根录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藏,256号。定例同条又称“例已数百年矣”,似应上溯到明代中叶。
1702730929
1702730930 [135] 《葆和堂需役给工食定例》。
1702730931
1702730932 [136]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1000064号。
1702730933
1702730934 [137] 引自傅同钦、马子庄:《清代安徽地区庄仆文约简介》附录(五),载《南开学报》,1980(1)。
1702730935
1702730936 [138] 引自傅同钦、马子庄:《清代安徽地区庄仆文约简介》附录(六),载《南开学报》,1980(1)。
1702730937
1702730938 [139] 石溪《各祠各会文书租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1000064号。
1702730939
1702730940 [140] 石溪《各祠各会文书租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1000064号。
1702730941
1702730942 [141] 石溪《各祠各会文书租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1000064号。
1702730943
1702730944 [142] 原件文化部文物局藏,引自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7页。
1702730945
1702730946 [143] 引自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12页。
1702730947
1702730948 [144] 刘重日、曹贵林:《徽州庄仆制及其研究》,见《中国古代史论丛》第2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1702730949
1702730950 [145] 有关法令,可参见韩恒煜:《略论清朝前期的佃仆制》,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论丛》第2辑,106~10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韩文认为这些条令“几乎是专为”致富退佃的佃仆而言的,“而正在替地主服役、纳租的佃仆,却无缘享受这‘浩荡皇恩’”。
1702730951
1702730952 [146] 《清世宗实录》卷五六,雍正五年四月癸丑。
[ 上一页 ]  [ :1.70273090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