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734632
1702734633
广西的大部分山区,分布着壮、瑶等许多兄弟民族的聚落。唐、宋时,在此类地区设置羁縻州县,元时实行土官、土司制度,明承元后,继续推行土司制度,“用不易其俗之法,杂长之以土酋”[66]。土官、土司制度在巩固广西的封建统治,加强壮、瑶等各族和中央政权的政治联系与经济联系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土司制度下存在的地方割据局面,有不利于政治统一的一面,同时又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和先进地区隔离,长期停滞于落后状态。随着土司地区奴隶主、领主势力的膨胀,土司之间互相仇杀、兼并和对中央政权时叛时服的事件屡演不鲜,有增不已,土官、土司制度在政治上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随着大量流民向边远山区的垦拓,土官、土司制度在经济上阻碍山区开发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了。在各种社会因素的推动下,明代中叶,封建王朝开始在广西局部地区推行改土归流。至清代雍正年间,广西和西南诸省的改土归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范围进行,成为举国瞩目的大事。
1702734634
1702734635
改土归流的经济效果,是汉族封建生产关系在广西山区影响的扩大和加深。在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山村,由于原有剥削制度的崩解,私人土地所有权的出现,土地卷入买卖过程的愈来愈多,汉族土地契约形式的使用得到推广。仡佬族使用的土地买卖契约,如下契:
1702734636
1702734637
立出杜断私地土文契人常么韦阿保,为因家下账目紧迫,无钱使用,无处出办,只得父子兄弟商议,自心情愿将祖父遗留下之私地壹块,土名龙身卜,上抵陈姓地为界,下抵罗姓地为界,左抵杨姓地为界,右抵杨姓地为界,凭中脚踏手指,四至分明。地出卖,先问房族无人承受,今请中人上门,出卖到客人杨阿李名下,出首承买,耕种为业。即日三面众议,建(?)贵作卖价大清净铜钱陆拾贰千零六百文整,每千重六斤半。钱契一手现交明,并无下欠分文,亦无货物私情准折。自卖断文后,如黄花而身讨[谢]地,永远五代不回头,钱去无转,地去无回,石滚不浸水流轮,任从杨姓子孙永远管业,日后卖父子、叔侄、兄弟、子孙一起人等,补卖九(?)补,拨丹[单]税契,千心补,再不得上门后行找补之事。倘有争端情事,□□执纸赴□□赴公论理,自认口哄之罪无辞。先将言明,方始承[成]交。今恐人心不知,立此卖契一纸,付与钱主收执,永远为据。
1702734638
1702734639
今因咸丰五年五月十日韦阿保上门加补老木老衣加补尾地铜钱六千文足。
1702734640
1702734641
后意中卢天武受钱一百文 见证人 杨老回
1702734642
1702734643
后代笔人 黄德明 受钱一百二十文
1702734644
1702734645
在保人 黄卜清 韦亚良 韦有才 杨任品
1702734646
1702734647
在场见证人 杨仁成 杨老回 杨阿脚
1702734648
1702734649
巴[把]事人 韦德顺
1702734650
1702734651
代笔人 陆天富 外姑妈妹叔侄弟兄业墨
1702734652
1702734653
立契酒一罐、桶一只
1702734654
1702734655
咸丰二年九月初一日立绝卖断地韦阿保是实[67]
1702734656
1702734657
瑶族的土地买卖契约,如龙胜潘内村粟亮田的卖断田契:
1702734658
1702734659
1702734660
立约卖断田人粟亮田,今因家下缺少银钱使用,无从出处,夫妻商议,将祖遗水田出卖,坐落土名黑岩田壹段,计谷五百多斤,上凭水坝,下凭罗姓,田左凭冷,右凭水坝,四至分明。先近亲粟亮银名下,应言承领,即日三面言定时值价钱作禾伍拾斤,连禾连钱乙共叁拾叁仟五百文整。就文银契两交,亲手接回家中存用,并无短少分文、准折。其田卖后,任凭买主子孙永远管理耕种,如[此]后不复异言幡悔,若有幡悔,任凭中人乙命承当。高山落水,永无归宗。今欲有凭,所立卖断契约为据。
1702734661
1702734662
卖田主 粟亮田
1702734663
1702734664
买主 粟亮仁
1702734665
1702734666
凭中人 粟大税
1702734667
1702734668
粟贵才
1702734669
1702734670
粟才兴
1702734671
1702734672
粟唐天
1702734673
1702734674
粟老二
1702734675
1702734676
粟文才
1702734677
1702734678
粟老三
1702734679
1702734680
粟富明
1702734681
[
上一页 ]
[ :1.70273463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