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750979e+09
1702750979
1702750980 [132]见《旧元史·百官志》。
1702750981
1702750982 [133]一般皆如此说,吾友姚从吾谓此说似出自郑所南某书,而并未见元朝官书云。
1702750983
1702750984 [134]当即《律令直解》中之律,数字或有讹误。
1702750985
1702750986 [135]大概系洪武元年以后皇帝的诏书之有关刑名者。
1702750987
1702750988 [136]见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页七百五十五)引《明典汇》。
1702750989
1702750990 [137]二百恐是三百之误。
1702750991
1702750992 [138]舒化“重修问刑条例”疏,说“问刑条例一书,先定于弘治十三年,重修于嘉靖二十九年,续增于嘉靖三十四年,共三百八十五条”。
1702750993
1702750994 [139]见《续通考》。
1702750995
1702750996 [140]《明史·刑法志》,说“舒化等乃辑嘉靖三十四年以后诏令”云云,似乎说他们只是在增修,而没有强调他们删改(50%!)的工作。
1702750997
1702750998 [141]《明史·太祖纪》
1702750999
1702751000 [142]这句话有毛病。因为我们可以用同样的逻辑,翻转过来说:重罪愈重则难犯,轻罪愈轻则无冤。
1702751001
1702751002 [143]沈家本:《明律目笺》二,14页。
1702751003
1702751004 [144]沈家本:《明律目笺》三,2页。
1702751005
1702751006 [145]沈家本:《明律目笺》三,4页。
1702751007
1702751008 [146]沈家本:《明律目笺》三,16页。
1702751009
1702751010 [147]沈家本:《明律目笺》三,16页。
1702751011
1702751012 [148]沈家本:《明律目笺》三,20页。
1702751013
1702751014 [149]见沈家本:《官司出入人罪唐明律比较说》(文存三,23~26页),此文论唐明律之优劣,异常精彩,学者不可不读。
1702751015
1702751016 [150]魏律是学汉律的,晋律修改魏律时,知道直接参考汉律。明律是学唐律的,清律修改明律,则不知道直接参考唐律,直是今不如古了。
1702751017
1702751018 [151]此数疑有误。
1702751019
1702751020 [152]杨幼炯:《近代中国立法史》,68页。
1702751021
1702751022 [153]编者按:因此节内容与单篇的《清代考试与任官制度》内容几乎一样,此处不再重复收录。
1702751023
1702751024 [154]《律令考》,14页,20页。
1702751025
1702751026 [155]贾子等齐篇,“天子之言曰令”,虽不是区分律令的涵义,但和此可以相互发明。
1702751027
1702751028 [156]沈家本:《律令考》,4页。
[ 上一页 ]  [ :1.7027509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