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752165e+09
1702752165 [2]程树德:《九朝律考》(1926),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重印本,179页。参阅沈家本,“设律博士议”,《寄簃文存》(1929)一,37页,台北,文海,1964年影印《沈寄簃先生佚书》,897页。
1702752166
1702752167 [3]程树德:《九朝律考》(1926),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重印本,185~187页。
1702752168
1702752169 [4]程树德:《九朝律考》(1926),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重印本,393页。
1702752170
1702752171 [5]仁宗得力的大臣。苏东坡有“乞加张方平恩礼劄子”,在《奏议集》卷3(苏东坡全集本,册下,世界书局,432页)。
1702752172
1702752173 [6]见《历代名臣奏议》(1416)卷111,《法令肆》(台北,学生书局,1946年影印本,总2879页)。
1702752174
1702752175 [7]据三国志(ca.280)卫觊传,他上奏是在明帝即位的那一年。《宋书·刑法志》说律博士是“魏武初建魏国置”,恐怕不对。参看沈家本,《刑官考》(文海本857页)。
1702752176
1702752177 [8]《寄簃文存》一,三七(897页)。
1702752178
1702752179 [9]《隋书·刑法志》二十五,(644页)。
1702752180
1702752181 [10]可能在东汉就开始了。《后汉书·百官志》,太尉公的僚属有“辞曹”,主辞讼事,有“决曹”,主罪法事(《艺文集解》,1335页)。可惜语焉不详。
1702752182
1702752183 [11]参阅拙著《鞫谳分司考》,《东方杂志》五卷五期(1971年11月),40~45页。
1702752184
1702752185 [12]《隋书·刑法志》二十五。
1702752186
1702752187 [13]《新唐书》(1060)四十八,《百官志》三(艺文本576页)。
1702752188
1702752189 [14]《新唐书》(1060)四十八,《百官志》三(艺文本576页)。
1702752190
1702752191 [15]《新唐书》(1060)四十八,《百官志》三(艺文本576页)。
1702752192
1702752193 [16]《唐六典》(736?)卷三,14页(台北,文海书局,1962年影印本,385页)。
1702752194
1702752195 [17]《唐六典》里李林甫的官衔是兵部尚书。他是在开元二十四年(736)才得到这个任命的。
1702752196
1702752197 [18]《唐六典》,二十一,十四(385页);《旧唐书》(945页)94,《职官志》三(艺文本914页)。
1702752198
1702752199 [19]《新唐书》(1060)四十八,《百官志》三(艺文本576页)。
1702752200
1702752201 [20]同上。《旧唐书》作八品以上。“上”字显然是个错字。——律学和书学同算学是唐朝第四等的“子弟学校”:三品以上的子弟进国子监,五品以上的子弟进太学,七品以上的子弟进四门馆(《新唐书》同页)。
1702752202
1702752203 [21]国子学的博士是正五品上,助教是从六品上,都比律学里的先生们高三级。
1702752204
1702752205 [22]《旧唐书》,四十四,《职官志》,三十(艺文本914页)。
1702752206
1702752207 [23]《新唐书》四十八,《百官志》三(艺文本576页)。可是同书,四四,《选举志》一,说东都律馆学生是五十人(艺文本532页)。可能这个数目字更可靠一些。
1702752208
1702752209 [24]《新唐书》四十四,《选举志》一,2页(艺文本529页)。
1702752210
1702752211 [25]同上,3页(艺文本530页)。国子监里其他诸馆的学生,年龄限十四岁以上,十九岁以下。要在学“九年”不堪贡,才被罢归。
1702752212
1702752213 [26]《文献通考》(ca.1317),一六七,刑六,说这是熙宁七年(1074)的事(商务本1449页),可能“七”字是“六”字之误。因为同书四二,学校三,也说律学是熙宁六年置(397页)。
1702752214
[ 上一页 ]  [ :1.70275216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