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755102
1702755103
在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到神宗元丰四年(1081)的七十年里,开封府还有一个“纠察在京刑狱司”,专门注意京城的狱讼。[47]大中祥符九年(1016),慎从吉作开封府,纵容他的两个儿子,收纳贿赂,包揽词讼,事发之后,逮捕了一百多人,大小官员,贬谪了九个,就是由纠察刑狱司举发的。[48]
1702755104
1702755105
(四)中书“刑房”
1702755106
1702755107
宋朝的中书省,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各“房”,分掌诸部的文书,各房里的都录事,宋初时叫做“堂后官”。[49]王安石作宰相时,曾经规定,“刑房能驳审刑(院),大理(寺),刑部断后逮法得当者,一事迁一官。故刑房吏日取旧案,吹毛以求其失”。[50]元丰元年(1072)正月,刑房堂后官周清——王安石一手提拔起来的一位小人——就这样从故纸堆里掀起一场大风波;所谓“相州之狱”,事情是这样的:
1702755108
1702755109
“初,韩琦判相州[这是神宗治平四年(1067)的事],有三人为劫,为邻里所逐而散。既而为魁者谓其徒曰:‘自今劫人有救者,先杀之’。众诺。他日又劫一家,执其老姥,榜捶求货。邻人不忍其号呼,来语贼曰:‘此姥更无他货,可惜榜死’。其徒——他的名字叫冯言——即刺杀之。左司皆处三人死”。[51]
1702755110
1702755111
谁想到五年之后,周清忽然要替冯言喊冤。他说:“新法:凡杀人虽已死,其为从者被执,虽经拷掠,若能先引服,皆从按问欲举律减一等。今盗魁既令其徒云:‘有救者,先杀之’,则魁当为首。其徒用魁言杀救者则为从。又至狱先引服当减等,而相州杀之。刑部不驳,皆为失入人死罪。”
1702755112
1702755113
事下大理,大理“以为魁言‘有救者先杀之’,谓执兵仗来斗也。今邻人以好言劝之,非救也。其徒自出己意,手杀人,不可为从。相州断是”。清执前议再驳,复下刑部新官定。刑部以清驳为是,大理不服。
1702755114
1702755115
于是前任相州司法参军的潘开,和前任相州判官的陈安民,先后来到京城打关节。安民有一个外甥文及甫,正作大理评事。他是文彦博的儿子,吴充的女婿,因之事情就牵涉到这两位大员。[52]过了几天,大坏人蔡确——宋史奸臣传里第一号人物——奉命和御史台同审此案。[53]事情就愈来愈糟,大理寺的两位详断官窦萍、周孝恭被枷缚暴于日中,五十七天。[54]因之陈安民怯刑曲服,到了六月里,案子结束,御史中丞邓润甫,监察御史上官均,都因此贬谪。[55]宰相吴充辞职待罪,幸而赦免。但牵连得罪者,有数十人之多。[56]而大坏人蔡确,小坏人周清,却从此步步青云,为一世大患。追根揭底,其原因不过是五年前根本没有任何冤枉的一桩旧案而已。
1702755116
1702755117
(五)宰执
1702755118
1702755119
宰执大臣,为百僚之首,自然也有权纠正狱讼之失。神宗熙宁二年(1069),苏州一个百姓叫张朝的,打死堂兄张念六。审刑院和大理寺都断他犯十恶(不睦)当死。那时候王安石正作参知政事,他说张念六打死张朝的父亲,是张朝不得私和的仇人,怎么能断张朝为“不睦”?张朝所犯的,只是加役流,并且是经过大赦,应合免罪。结果就照安石所议论罪,而审刑院和大理寺的法官被劾。[57]这种宰执参预断刑之例,在其他的朝代,实不多见也。
1702755120
1702755121
1973年3月20日于西雅图
1702755122
1702755123
[1]《东方杂志》复刊第七卷第一期,1973年7月。
1702755124
1702755125
[2]汪应辰(1128—1176)语,见《历代名臣奏议》(1416)卷二一七,(台北,学生书局,1964年影印本,2870页。)
1702755126
1702755127
[3]汪应辰(1128—1176)语,见《历代名臣奏议》(1416)卷二一七,(台北,学生书局,1964年影印本,2870页。)
1702755128
1702755129
[4]拙著《鞫谳分司考》,见《东方杂志》复刊五卷五期,《翻异别勘考》,见六卷二期。
1702755130
1702755131
[5]“置司”是指州府衙门的“当置司”(州府的判官和推官)而言,但其他州级法院(如州院、司理院等),当然同样处理。
1702755132
1702755133
[6]犯人招供结案,由别州派员来对口供,谓之“录问”,详拙著《别勘考》20页。
1702755134
1702755135
[7]《庆元条法事类》(1202),日本1964年影印本,508页,“诸置司鞫谳狱不当条”。
1702755136
1702755137
[8]提刑司批驳州府的案件,似乎都叫做“举驳”。参阅张邦基(南宋人):《墨庄漫录》(Ca.1200)卷八,夏沉香条。
1702755138
1702755139
[9]《庆元条法事类》,508页,入人死罪举驳者条。
1702755140
1702755141
[10]参《别勘考》21页。
1702755142
1702755143
[11]《庆元条法事类》,508页,诸置司鞫谳狱不赏格条。
1702755144
1702755145
[12]同上,入人死罪举驳条。
1702755146
1702755147
[13]同上,入人死罪当职官能以议状驳正条。
1702755148
1702755149
[14]《宋会要·刑法》四,93a。
1702755150
1702755151
[15]详拙著《分司考》,44页。
[
上一页 ]
[ :1.702755102e+09 ]
[
下一页 ]